“千万工程”蕴含的科学方法论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着眼于浙江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实际,着眼于农民群众最大的诉求期待,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民心工程。“千万工程”不仅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论,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一是坚持“小中见大”。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改善入手,确实是个小切口。但是,它是从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从制约农村发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从而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源,唤醒了万千村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唤醒了村干部在广袤农村大地上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也唤醒了市场、社会资本、城里人对农村的向往和关注,最终作出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文章。这是一个大情怀、大格局,也是一个大民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聚焦现阶段农民群众需求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实事,抓一件成一件,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千万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始终坚持“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绝不能忘了初心,搞形式主义,损害人民利益。
二是坚持“以点带面”。所谓以点带面,就是要先搞好试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不要一哄而起。当时浙江省委定的是花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但事实上是一干起来以后马上就形成了“鲇鱼效应”,整个浙江农村地区迅速掀起了整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通过这些示范村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应。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点带面”的科学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是坚持“久久为功”。任何一项重大工程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千万工程”自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从最初的环境整治到后来的产业提升、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始终围绕着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目标不断深化。这期间,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因领导人的更替而改变方向,不因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动摇决心,不因遇到困难而退缩不前,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工程,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得“千万工程”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这也启示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中,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意志,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在“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创新始终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无论是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是管理模式的探索,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例如,在环境整治方面,浙江省大力推广生态治理技术,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产业发展方面,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在社会治理方面,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机制,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为核心的多元共治体系,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为“千万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这说明,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要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提高效率。
五是坚持“共建共享”。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支持。“千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注重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开发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广大农民群众更是发挥了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村庄规划、项目建设、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来,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六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浙江省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努力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农村。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让农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享受美好生活。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如乡村旅游、有机农业等,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综上所述,“千万工程”不仅是浙江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它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论,对于指导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要深入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