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艺"的境界与追求 >

"艺"的境界与追求

  “艺”的境界与追求

  “艺”,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艺”()字为跽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或树苗栽种之形。《说文解字》释:“埶,种也”,引申为技能、才艺,指精通、辅佐、成就某事的能力。儒家有“六艺”之说:一为礼、乐、射、御、书、数,一为《诗》《书》《礼》《易》《乐》《春秋》。“艺”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融技艺养成、修德进道等为一体,其创生与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奠基了中华民族循道笃实的人文品格,决定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质,更塑造了中华民族博施济众、革故鼎新的精神品质,成为中华文明艺境和合的精神境界。循艺笃信辅成生意天人关系为中国哲学的永恒话题。传统文化注重探究“天人之际”,古圣先贤为寻求天与人相接之处而追求不怠,其中,创造并推广“艺”的范式最为质朴、切己。《诗经》有:“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赞美后稷能够承接自然天道,创造耕种的树“艺”,且无疆界区分,将此艺广播于万民,造福万民,其德光大澄明、克配彼天。古人对树艺的熏习,昭示了从无到有、踏实笃信的创生之德,彰显了圣人借助天道而订立人极、锻造生存秩序的精神气象。《论语》记载,南宫适问孔子,“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赞赏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躬稼乃顺乎自然、订立生存秩序之大德,这种奠基文明范式、生存式样的境界,正是孔子所称赞的艺道。源自耕种、耒耜、稼穑等自然树艺之“艺”,最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凝结为“博施济众”这个重要德行,成为中华伦理体系中处理天人关系的至高境界。《周易·系辞传》中有“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表述,古人在游艺的过程中,观照天地生生之德,参赞、辅成万物生长,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展“艺”的传统,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的内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一方面,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京剧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促进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艺术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艺”的追求不仅仅是个人技艺的提升,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艺术家们应当将个人的艺术创作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艺术教育也应得到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欣赏美、创造美。此外,还要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支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参与艺术,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

  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中国艺术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新机遇。近年来,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文化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作品走出国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不仅要继续推动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进程,还要注重提升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艺术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艺术的内涵,使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艺”的境界与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既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艺”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艺术的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艺”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