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思政课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

思政课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思政课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引导“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能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能否使道理入耳、入脑、入心,关键看课程内容是否贴近生活,是否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让思政课在创新实践中“更冒热气”。讲好思政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遵循,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生活实际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素材和鲜活案例,贴近生活实际就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充分融合。深入挖掘生活实际中的思政元素,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把生活情境搬到课堂中,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场景“活起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更好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聚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以生动的故事、翔实的数据、伟大的成就让思政课“燃”起来,引导青少年深入思考“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自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广泛开展思政实践教学,让青少年到生产生活第一线、科技发展最前沿进行调研和学习,让思政课“动”起来。带领青少年在“面对面”“零距离”的学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依据、检验理论成果、加深规律认识,引导青少年全面了解当代中国,让思政课“火”起来。

  贴近青少年思想实际,让思政课在答疑解惑中“更接地气”。讲好思政课必须从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才能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理想信念问题,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新时代青少年群体思想状况的研究,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及时掌握青少年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确保思政课能够直面问题、回应关切,真正成为青少年心灵的灯塔。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班、研讨会等,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帮助教师系统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教师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其理论宣讲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学效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加强教材建设,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按照中央关于思政课教材建设的要求,组织专家团队编写高质量的思政课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符合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教材内容,使其更加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教材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防止错误思想和言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维护思政课的严肃性和纯洁性。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思政课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措施,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青少年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思政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其他学科育人的有力支撑。要加强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融入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要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这些措施,使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