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已成为一个公理。作为身处我国农村的知识群体,农村教师一直与农村经济社会缺乏应有的互动,而其他知识力量又难以通向农村,这一直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农村教师之于农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角色,我们应该看到农村教师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她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她为那里创造财富,开创文明之先进风气,及时表达政府意愿与党的方针政策,是一种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的潜在力量;她能动员与发动农民,组织建设与塑造一个新的农村精神。农村教师不仅对中国农村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一直是中国农村建设的根基。
毛泽东1924年在湘江学校开办“农村师范部”,1925年回韶山开办18所农民夜校,1926年在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讲《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对农民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村教育是农民问题的一部分”、“根据地教育应为革命战争和建设服务”等教育思想不断丰富并得以实践。从瑞金到延安,毛泽东把农民扫盲、农民教育与农民生产劳动相结合,以重视农民为前提,以革命需要为目的,始终把农村教育看作意识形态的基本阵地,农村教师无疑在这一阵地中唱了主角。与此同时,教育学家们从教育学的角度关注了这一问题。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师范,他倡导“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的手里。”梁漱溟主张“政教合一”或“富政合一”,并认为教师可以把群众凝聚起来,而成为事实上的领袖。《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宗旨及办法概要》这样说到:农村教师至少有两种伟大作用:一是乡村的耳目。他容易感觉问题,亦有呼喊的工具——既文字。二是乡村的喉舌。“果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教师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系列旨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xx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x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同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特岗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等,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
在这一背景下,农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者。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将科学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同时,农村教师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他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通过参与村务管理,宣传法律法规,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农村教师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农村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导致优秀人才不愿来、留不住的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同时,要加强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鼓励和支持他们运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农村教师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村教师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