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要始终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高校要通过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学生的基础理论构建和全面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强化“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的意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思政课建设,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对标思政课建设“八个相统一”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各类红色教育基地、文博单位等的育人功能,着力打造“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新形态思政课。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借助数字化科技的力量,将大思政课与网络新技术充分融合,精心打造一批传播力广、影响力强的青春版思政大课。培育校园文化,构筑各族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坚持在各族师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为了进一步推进这一目标,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多种有效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是学生思想引领的关键,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确保教师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实际,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其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应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再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高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需求,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共建等方式,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强化科研支撑作用,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高校应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的研究,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持。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围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社会治理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出版专著等形式,推广研究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同时,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勇担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谱写新时代民族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