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现象原因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从山东的“大衣哥”“拉面哥”,到江西的“小马云”、上海街头的“流浪大师”等,“网红”现象盛行,既带来了一些正向效应,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危机,亟需重视和警惕火红背后的隐患问题,防止过度消费、过度狂欢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原因分析
一是受众需求多元化
随着大数据、新媒体的发展渗透,信息传播成本大幅降低,受众参与度大幅提高,各种短视频直播平台如火如荼,为“网红”崛起创造了条件。“网红”在媒介平台传播的内容琳琅满目、五光十色,满足了大众休闲娱乐的需求。但传播的内容也潜藏着消极不健康的因素,如拜金主义、拜物主义等,以及过多追求“悦耳悦目”消磨受众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这种多元化的受众需求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也暴露了部分人群在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空虚与迷茫。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缓解压力,而“网红”现象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然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往往伴随着对价值观的扭曲,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是媒介炒作功利化
“网红”背后往往存在众多利益群体,是商业时代的产物。各类媒介集团利用消费者猎奇、猎新心理,通过“新、奇、特”等方式,让“草根”一夜成名,继而通过赚取广告、赞助和投资等获得巨大商业利益。在名利的催化下,“网红”孵化公司、培训班、推手、营销公司等应运而生,形成以炒作、起哄、围观等为技巧的新职业,影响网络文化发展。这些利益驱动的行为不仅加剧了网络空间的浮躁氛围,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内容的泛滥。例如,为了吸引眼球,一些“网红”不惜采用低俗、恶搞甚至违法的手段,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此外,这种功利化的炒作还可能使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埋没,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是监管方式单一化
当前,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监管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方式较为单一,市场意识不足,经济手段较少。虽颁布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但对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业态仍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使得许多新兴的网络现象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范;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资源和技术手段有限,难以全面覆盖和精准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这种单一化的监管方式不仅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还容易导致监管盲区的出现,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因此,如何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网红”现象的兴起,虽然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容,但也带来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网红”为了博取关注,不惜采用低俗、恶搞甚至违法的手段,严重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例如,某些“网红”在直播中故意制造争议话题,引发观众的激烈讨论,甚至引发网络暴力事件。这种低质量的内容不仅浪费了公众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一些“网红”在传播过程中缺乏基本的事实核查,导致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
二是过度商业化
“网红”现象的背后,往往是商业利益的驱动。许多“网红”通过与品牌合作、接广告、开设网店等方式获取巨额收益。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趋势,不仅影响了“网红”的形象,还可能导致内容的同质化和低俗化。例如,一些“网红”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率和流量,不惜牺牲内容的质量,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此外,过度商业化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权益受损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是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网红”现象的兴起,使得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许多“网红”在追求曝光度的过程中,往往会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包括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红”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骚扰甚至犯罪活动,给“网红”本人及其家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一些“网红”在直播过程中无意间泄露了他人的隐私,也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内容审核与监管
针对“网红”现象中存在的内容质量问题,应加强内容审核与监管,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审查力度,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对低俗、恶搞、违法等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其次,应鼓励平台企业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还应加强对“网红”内容创作的引导,鼓励其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是优化商业生态
针对“网红”现象中的过度商业化问题,应优化商业生态,促进“网红”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红”与品牌合作的规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应加强对“网红”经济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此外,还应鼓励“网红”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内容质量和创新,避免同质化和低俗化。通过优化商业生态,实现“网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强化个人隐私保护
针对“网红”现象中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应强化个人隐私保护,保障“网红”及其家人的安全。首先,应加强对“网红”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等环节的规范。其次,应提高“网红”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避免在直播过程中泄露敏感信息。此外,还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户隐私,防止信息泄露。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网红”现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坚持辩证看待,既要充分肯定其在丰富网络文化、满足受众需求方面的作用,也要高度警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加强内容审核与监管、优化商业生态、强化个人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网红”现象的健康发展,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推动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我们也应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