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说林黛玉天真的人是自己天真 >

说林黛玉天真的人是自己天真

  一直想写一些《红楼梦》的感想,因为要想写得好、写得全面并非易事,所以迟迟不敢动笔。前些天看了刘梦溪评价宝钗、黛玉之间的友情,差点没气得我吐血。我恨不得像很多年前有位林妹妹的粉丝因为有家饭店取名“潇湘馆”去砸了人家的馆子一样去砸他的场子。更可气的还有一帮无知小辈为他摇旗呐喊,说他写得精辟,分析的到位。我给刘老先生留了言:“宝姐姐要是真的坏,就违背了作者要为闺阁立传的初衷。我要为聪明懂事的宝姐姐一哭,他们把你说的那么坏;我要为聪明灵秀的林妹妹一哭,他们把你说的那么愚蠢无知;我要为《红楼梦》一哭,他们把你当成庸俗小说来读。”写完后我仍不解气,我还是来用事实说话,看我们的林妹妹到底天真不天真。

  林黛玉六岁丧母后进入贾府,后又丧父,成长于贾府中那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试想一个孤儿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她天真的概率有多高?除非一种人,那就是白痴。可我们的林妹妹可不是白痴,相反还是异于常人的聪明。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红楼梦》作者的好友脂砚斋说的,他(她)给宝姐姐的评价是“博”,而林妹妹才是“聪明”。这个“聪明”当然不会仅仅是写几首诗,还有对事物的洞察力、判断力等。初进贾府,林妹妹就告诉自己不可多行一步,不可多说一句。每做一件事,先观察别人再行事。才六岁的孩子就有这等心机,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是不得了。在《红楼梦》后面的篇幅中,只要有林妹妹出场,几乎都有意无意地释放着这种聪明,尤其是凤姐把尤二姐骗进贾府,很多人都以为凤姐改好了,林妹妹可是替她的未来担心的第一人。退一步来说,就算真是宝钗太虚伪了,蒙蔽了“很傻很天真”的林妹妹,那么贾府上下和宝钗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人都说宝钗好,他们也都“很傻很天真”吗?说宝钗虚伪奸邪的人,自以为聪明地看出了宝钗的坏,那么写书人费了那么多的功夫写这么一本书,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读者去猜谜吗?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在于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曹雪芹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安排,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两位最为耀眼的女性角色。两人性格迥异,但又各有千秋,她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红楼梦》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宝钗与黛玉之间的关系,学界出现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宝钗虚伪奸邪,故意疏远黛玉;也有人认为黛玉过于敏感,误解了宝钗的一片好意。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都忽略了《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首先,从林黛玉的角度来看,她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在人际关系中的敏感与脆弱。林黛玉自幼丧母,后又丧父,寄居于外祖母家中,虽受宠爱,但始终缺乏家庭的温暖。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她对外界的评价异常敏感,容易产生误解。同时,林黛玉的才华横溢,使她在贾府中显得与众不同,这也让她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当面对薛宝钗这样一位温婉贤淑、广受欢迎的女子时,林黛玉内心的不安与嫉妒在所难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林黛玉就是“很傻很天真”。事实上,林黛玉的聪明才智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林黛玉都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度。她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他人言语中的细微差别,也能迅速地作出合理的判断。比如,在凤姐将尤二姐骗进贾府一事上,林黛玉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警觉性,她预见到了尤二姐可能面临的困境,并对此表达了深切的担忧。这一细节充分说明,林黛玉并非一个简单幼稚的女子,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洞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女性。

  其次,对于薛宝钗而言,她的性格特征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薛宝钗出身名门,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形成了稳重、理智的性格特质。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族中,宝钗以其温婉贤淑、善解人意的形象赢得了众人的喜爱。然而,这种表面的和谐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虚伪和奸邪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红楼梦》的整体布局来看,曹雪芹并没有将任何一个人物简单地定义为好人或坏人,而是通过丰富的心理描写和复杂的情节安排,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薛宝钗虽然表面上看似完美无缺,但她内心也有着自己的苦楚与无奈。例如,在与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宝钗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既不想伤害宝玉,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幸福。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正是她真实性格的体现。此外,宝钗对黛玉的态度也体现了她的宽容与大度。尽管黛玉多次对她表现出敌意,但宝钗始终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黛玉,甚至在关键时刻给予黛玉帮助和支持。这种宽广的胸怀,恰恰证明了宝钗并非一个虚伪奸邪之人,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女性。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立或冲突,而是两种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通过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物都是多维的、立体的,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自身性格、成长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解读《红楼梦》时,应当避免简单化、标签化的思维方式,而应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感受这部伟大作品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欣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那样,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好、发扬好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红楼梦》,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