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党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与实践路径 >

党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与实践路径

  党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与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引领我国抢占国际优先发展赛道,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基点。新质生产力突出表现在数字经济与新兴产业等新领域范围。数字经济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技术支撑,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等改造传统产业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变革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数字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者结合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经济助力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此外,以畅通“教育一科技一人才”良性循环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力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底座,高水平市场体系建设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优势,合作开放为理念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创新环境,这些具体实践路径能够更加系统完整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数字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数字经济能够助力核心技术突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是技术的载体,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核心优势的关键所在。在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如设立专项基金、建设产业园区、引进高端人才等,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某省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还催生了一批新兴业态和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该省还注重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举措,该省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畅通“教育一科技一人才”良性循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力支撑

  “教育一科技一人才”良性循环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教育一科技一人才”良性循环机制,对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加大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培养一批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完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但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仍存在短板。为此,应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大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次,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各类优秀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同时,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三、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底座

  关键核心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石。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攻关方向。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布局,确定重点攻关领域和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进行攻关。同时,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攻关方向,确保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是创新组织模式,形成协同攻关合力。要打破部门壁垒和地域限制,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构建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攻关体系。可以采取组建联合实验室、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促进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攻关效率。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三是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创新活力。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要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为企业创新提供便利条件。此外,还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四、推进高水平市场体系建设,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优势

  高水平市场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保障。一个高效、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市场供给结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为新动能发展腾出空间。此外,还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是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融合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要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开放,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此外,还要加强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

  五、坚持合作开放为理念,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创新环境

  合作开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难以独自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各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是搭建多层次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科技论坛、展览会等活动,搭建国际创新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拓展国际创新合作渠道,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三是优化国际创新合作环境。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国际创新合作提供法治保障。同时,要优化签证、居留、就业等政策,为外国专家和留学生来华工作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公正的国际创新合作环境,吸引更多国际创新资源集聚。

  综上所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通过以数字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重要着力点,畅通“教育一科技一人才”良性循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推进高水平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合作开放为理念,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创新环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