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国外控制蓝藻技术政策及其启示 >

国外控制蓝藻技术政策及其启示

  国外控制蓝藻技术与政策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流域管理重在立法。核心提示:富营养化及蓝藻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现实而有效的政策措施,成立具有实权统观全局的流域保护及管理部门。日本早在1979年就实施了琵琶湖富营养化防止条例,内容已包括工业企业排放管理、含磷洗涤剂禁用、氮磷排放控制等,并明确了县、市、町、村,企业家,县民的责任,十分具体详细。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采用了整体流域管理模式,其决策不以某个州,而是以整个流域的总体利益为基础;在美国,为治理Apopka湖,佛罗里达州政府专门通过了Apopka湖法案以及地表水改善和管理法案,同时指派圣约翰斯水资源管理局具体负责整治工作。为解决流域中各行政区域间的矛盾,湖泊最高管理机构可以考虑由流域内各行政区分别派员组成。例如,五大湖的最高管理机构就是国际联合委员会。委员会由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各委派3名代表组成,委员会下面再设立为委员们服务的具体工作班子。此外,在控源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寻求当地民众的支持也相当重要,一旦当地农民理解了土壤磷固定作用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意义之后,执行情况就顺利得多。综合治理分段实施。核心提示:湖泊的生态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以美国Madison湖为例,早在20世纪初期,当地政府就已经建成了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和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上个世纪20年代,流域周边分散的村落排放的污水开始成为重要污染源,导致一些入户河道磷浓度显著升高;上个世纪40年代,蓝藻水华开始频发,并日趋严重,但当时尚未认识到营养盐过高是主因;1965年,Madison湖问题委员会成立,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开始携手应对蓝藻及富营养化问题;直到70年代初,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能力才得到加强,大约削减了30%生物可利用磷入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在控制蓝藻方面采取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方法。欧洲国家普遍重视湖泊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强调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以科学指导治理工作。例如,德国在莱茵河治理过程中,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实现了流域内各国的协同治理,有效降低了河流的污染水平。荷兰则在鹿特丹港周边实施了一系列湿地恢复工程,不仅改善了水质,还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这些成功的案例为我国在湖泊治理方面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我国,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自20xx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文件,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等,明确提出要加大湖泊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推进湖泊生态修复。在具体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太湖流域通过实施严格的工业污染源管控措施,推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有效遏制了蓝藻暴发的趋势。滇池治理则注重生态修复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退耕还林、建设生态湿地等措施,逐步恢复了湖泊的生态功能。鄱阳湖保护区则通过实施全面禁渔政策,减少了人为干扰,促进了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然而,面对复杂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仅靠单一的治理手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我国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治理的理念,即从流域尺度出发,统筹考虑工业、农业、生活等多个污染源,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格局。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产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标准;加强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还应注重科技创新,支持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湖泊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在推进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湖泊保护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湖泊治理中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促进治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此外,还应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使每个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总之,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问题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治理思路和方法,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而不懈奋斗。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努力,相信我国在湖泊治理方面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