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成功、顺利、快乐的日子,也有失败、曲折、压抑的时候。主观上讲,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幸福快乐。但在客观上,人生路上却坎坎坷坷。面对曲折,有人把它当作成功路上的插曲,一路高歌继续前进。然而,也有人把曲折当作沉重的包袱,心情压抑,无所作为。由于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都要承受挫折的压力,压抑心理很容易产生。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压抑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疾病。正确认识压抑心理,开展积极的心理疏导与调适,是帮助青年官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一、压抑心理的定义及表现
(一)什么是压抑心理
压抑心理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抑制在心头,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这种心理状态长期持续,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压抑心理可能导致个体社交能力下降,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因此,了解和识别压抑心理对于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压抑心理的表现
压抑心理有很多外在现象,一般来讲,有“闷、忧、虑、呆、变、懒”六大特征。
1、“闷”。具体表现在不主动和他人说话,言语很少。有人搭话时,也是三言两语,言词消极,答非所问,思维迟钝。喜欢独处,闷闷不乐,沉默寡言。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闷葫芦”,是压抑心理最典型的外在表现。这种状态下的人往往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渴望被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又因为害怕被误解而选择封闭自己,导致内心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形成恶性循环。
2、“忧”。具体表现在意志消沉,忧郁悲观,无信心,无活力,有万念俱灰之感;心情压抑,忧愁苦闷,常哭泣、叹气,对一切事物都没有兴趣,常有“看破红尘”、“生不如死”的言行,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这就是忧伤情绪的明显体现。这种情绪状态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使周围人感到不知所措,难以接近。
3、“虑”。具体表现在焦虑不安,一筹莫展,吃不香,睡不着。对一些小事苦思冥想,钻牛角尖,把一些小问题放大化,导致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这种过度担忧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资源,还可能引发身体上的不适,如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4、“呆”。具体表现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缺乏活力。这种状态下的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对新事物的兴趣大大降低,生活变得毫无生气。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个人的社会功能,还可能导致认知能力的下降,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5、“变”。具体表现为性格突变,情绪波动大。原本开朗的人可能变得暴躁易怒,原本稳重的人可能变得冲动鲁莽。这种性格的突然转变往往让周围的人感到惊讶和困惑,难以适应。在团队合作中,这种情绪的不稳定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6、“懒”。具体表现为缺乏动力,做事拖延,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这种状态下的个体往往感到疲惫不堪,即使面对简单的任务也感到力不从心。长期下去,不仅会导致个人的成就感下降,还可能使其失去自我价值感,进一步加深心理负担。
二、压抑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工作和学习中,高期望值和高标准的要求使得许多人感到喘不过气来。当个体无法达到这些预期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进而形成压抑心理。此外,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会加剧个体的负面情绪,使其陷入心理困境。
2、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个体的积极心态,而一个冷漠疏离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导致个体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父母的过高期望、过分溺爱或忽视,都可能成为压抑心理的导火索。例如,父母经常批评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其其他方面的进步,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被认可,从而产生心理压抑。
3、人际关系困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给个体带来困扰。如同事间的竞争、朋友间的误会、恋人间的矛盾等,都可能成为压抑心理的来源。特别是对于青年官兵而言,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处理好与战友、上级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
(二)内部因素
1、个性特质差异。每个人的个性特质不同,对挫折的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乐观、自信、坚韧的人更容易克服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而悲观、敏感、脆弱的人则更可能陷入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例如,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在遭遇挫折时,可能选择独自承受,不愿向他人倾诉,这无疑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导致压抑心理的产生。
2、认知偏差。个体的认知模式对其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当个体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过于消极或片面时,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形成压抑心理。例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成绩不佳,如果他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忽略了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就可能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陷入消极情绪中。相反,如果他能够理性看待这次失败,认识到这只是暂时的挫折,并从中吸取教训,就可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
3、应对机制缺失。有效的应对机制是个体面对挫折时的重要支撑。当个体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时,面对困难和挑战往往束手无策,容易产生无助感和绝望感。例如,一个青年官兵在执行任务中遇到突发情况,如果他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心理训练,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就可能感到恐慌和焦虑,无法冷静应对,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因此,加强心理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对于预防和缓解压抑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压抑心理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发放心理健康手册等方式,向广大青年官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同时,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观察和自我调节,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避免心理问题的积累和恶化。
2、开展心理技能培训。针对青年官兵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心理技能培训课程,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沟通等,帮助他们掌握有效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系统的心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抗压能力,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军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对青年官兵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对心理问题严重者的跟踪服务,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二)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1、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倡导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社会风尚,鼓励青年官兵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加大对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树立正面榜样,激发青年官兵的学习热情和奋斗精神。
2、完善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网络,为青年官兵提供便捷高效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方式,满足不同个体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难题。同时,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3、强化家庭支持作用。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依托,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于缓解青年官兵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军人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鼓励军人家属积极参与军营文化建设,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注重自我调适,提升心理韧性
1、学会自我放松。面对压力和挫折,学会适时放松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帮助自己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情绪。同时,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音乐等,有助于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2、建立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重要武器。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
3、寻求专业帮助。当自己无法解决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求助,也可以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班、心理辅导小组等活动,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
总之,正确认识和应对压抑心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心理教育、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注重自我调适等多方面的措施,帮助青年官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