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艾德勒《怎样读一本书》
一直以来,全国各界人士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评不绝于耳,可读了美国教育家、哲学家艾德勒的文章《怎样读一本书》,我不禁会心的一笑:原来教育发达国家的母语教学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艾德勒在文中这样说:“普通学生不能清楚确切地运用本国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多中学生不能辨别什么是句子,什么不是句子:普通学生的词汇很贫乏。一个学生从中学高年级到大学高年级,他的书面英语的词汇量几乎一点没有增加。”这真是令人沮丧,无疑母语教育无效低效是各国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在学科教育中,社会对母语教育——语文的关注,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为什么语文教学会备受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语文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显著表现,语文知识是“文化”的重要内涵。对个人而言的“文化水平”,往往指一个人的语文知识程度。其次,母语教学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难怪艾德勒在此文中发出惊呼:“许多中学生不能指出一段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论证或说明中的重点和次要部分。实际上,他在大学读了几年还停留在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上。”英国197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称母语教学法是一个“灾难性领域”。其次,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学生们沉迷于三四流的低幼读物,拒绝经典,而读图画、动漫成为一股风气在学生中蔓延。艾德勒继续指出:“我们的学生无论在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或听到的东西方面,或者在懂得他们所讲的或写的东西的含义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多直接的帮助。”面对这种批评,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为何在全球范围内,母语教育都面临着如此相似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更深层次地触及到了教育理念、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母语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共同的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因此,提升青少年的语文素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影响者。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共读、讨论等方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家长还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正面榜样,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爆炸式增长,这对青少年的判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净化网络空间,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媒体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社会各界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朗诵比赛、征文大赛等,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国家层面的支持也不可或缺。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同时,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育创新,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x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提升青少年的语文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四方协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母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正如艾德勒所言,“阅读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