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兜牢民生网底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XX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兜底和发展并重,围绕织密政策网底、及时监测帮扶和创造发展机会三大举措,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严格落实农村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代缴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等综合保障政策,全市X万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政策,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医药爱心基金累计救助贫困人口X万人次,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为X万名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二是不断构建农村居民全覆盖防贫防返贫动态监测网络,累计识别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X户,及时消除隐患X个。三是创新实施特殊困难群体“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建成集中救助点X个,动态纳入救助X人,释放劳动力X人,该模式入选X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全球减贫案例”,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群众X万名,探索打造脱贫奔康乡村精神家园X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X个,探索法治治贫,有效避免兜底保障的“福利陷阱”。
下一步,XX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聚焦兜住民生底线,建体系、夯基础、强保障,多措并举推动实现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
一、多层次构建保障体系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持续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完善“按户保”与“按人保”相结合的低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同时,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教育扶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支撑。
二、强化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常态化监测。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精准识别,确保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同时,加强对监测对象的分类管理和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体,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通过定期回访和评估,动态调整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可持续。
三、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发展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和引导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对脱贫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稳定就业。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发展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四、深化农村改革激活要素
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通过深化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活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完善村民议事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树立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通过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XX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