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算力发展亟需跨过的几道坎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应用的快速增长,对高质量、高效能的算力供给需求愈加迫切,推动算力成为继热力、电力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一轮核心驱动力。算力作为深入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能力,直接影响了数据要素转化成为经济社会价值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据《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x年)》统计显示,在201x—202x年期间,我国算力规模平均每年增长46%,数字经济增长14.2%,GDP增长4.7%。未来,算力技术逐步成熟、布局逐步完善、应用逐步深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放大。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不断为数字政府建设、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当前我国算力的快速发展,为激活数字要素潜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看到,算力发展供需不平衡、“大而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发展算力亟需跨过几道坎,主要表现在:
第一,我国算力关键技术面临“卡脖子”问题。芯片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高端芯片制造能力不强,服务器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差距,操作系统国产化率较低。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算力的整体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国家层面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第二,算力基础设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方面,通用算力规模占比最高,超算算力、智算算力总体规模较小,整体算力结构有待优化。另一方面,算力资源碎片化严重,数据计算与信息处理、通信网络以及应用服务等不同环节和领域长期各自独立发展,难互联、难协同,影响了算力的高效利用。针对这一问题,建议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全国统一的算力发展规划,明确各区域、各行业的算力建设目标和路径,促进算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效能。
第三,算力安全保障面临当前与未来的双重挑战。一方面,算力的安全管理机制仍不完善,全行业缺少统一的算力安全标准,算力服务平台的安全保障机制有待加强。另一方面,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带来的新攻击手段越来越多样,传统的安全防御技术和静态被动式防御能力已难以满足日趋复杂的安全需求。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算力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算力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安全威胁,加强对新型攻击手段的研究和防范,确保算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算力高能耗已对“双碳”目标实现形成严峻挑战。AI的突破式发展引发更加旺盛的算力需求,而数据中心作为算力的主要载体,其能耗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2x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到20xx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左右,且这一比例仍在逐年上升。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既要注重技术创新,通过采用更高效的计算架构和节能技术来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此外,还应倡导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第五,算力应用场景拓展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算力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上仍有较大差距。许多行业和领域的算力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算力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推动算力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研究和示范项目,促进算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它们提升算力应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六,算力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制约了行业长远发展。随着算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目前我国在算力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增设算力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面向在职人员提供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其技能水平;三是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在算力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真正实现算力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算力体系,不断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算力治理,共同推动算力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