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彩礼降温,还需慢功夫整治
农村高价彩礼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项需要耐心和韧性的慢功夫。一方面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让彩礼为幸福婚姻增色,而不是成为年轻人婚恋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农村家庭接受认同婚姻新风。近段时间以来,有关农村高价彩礼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据报道,一名大学男生通过“领导信箱”给某地县长留言,在信中表示自己被女友父母告知该县最低彩礼28.8万元,自己家中负担不起,请求当地整治高价彩礼。该县县委宣传部回复称,近年该县婚嫁彩礼总体呈下降趋势,将以此事为切入点,强化工作措施,遏制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另一则新闻中,江西某地发布通告规定“彩礼超过6万元可举报”,后因有群众认为规定的彩礼数额不合适,通告被撤销。可以看到,高价彩礼仍然困扰着一些农村群众,也备受社会舆论关注。
彩礼民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是男方家庭用来表达感情和礼节的载体,承载着父母对新人的支持与祝福。具体到彩礼数额上,不论是前文男子口中的28.8万元,还是通告中引发争议的6万元,哪个数目是合适的,实际上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与家庭的能力和意愿有关。如果男方家庭经济条件好、负担得起,双方家庭协商一致,多给点彩礼钱能让双方皆大欢喜,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彩礼金额超出了家庭承受能力,甚至让男方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这样的彩礼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反而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传统习俗中的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对于高价彩礼这一现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决抵制高额彩礼等不良风气,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婚礼形式。各地积极响应,结合实际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举办集体婚礼、推广零彩礼婚礼等,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整治高价彩礼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整治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其次,教育部门应将移风易俗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增强青少年对文明婚俗的认识和理解。再次,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后,家庭和社区也要积极参与,通过树立榜样、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婚恋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和灵活性。比如,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彩礼备案制度,鼓励当事人签订文明婚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防止因彩礼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服务平台,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咨询、调解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开展公益项目、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整治高价彩礼的行动中来。
值得注意的是,整治高价彩礼不仅是一场道德风尚的革命,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高彩礼背后反映的是性别比例失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除了针对彩礼本身进行整治外,还应从源头上治理,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从根本上消除高价彩礼产生的土壤。
总之,整治高价彩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移风易俗,让婚姻回归本真,让爱情更加纯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还要勇于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旧习俗,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