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墩苗”需“沃土”
近日,26岁女孩张桂芳因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自己做村支书的经历而在网络上走红。大学毕业后回乡担任河南省鹤壁市三家村党支部书记两年多来,她把村子变成“彩虹村”,带领大家修路、清理河道、修建公共设施等,做了不少实事。张桂芳之所以引发关注,源于其身上蓬勃的青春力量,以及她“突发奇想”为村里做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带来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现在村子急需优秀的年轻人。当年,张桂芳高票当选村支书就是最好的佐证。返乡青年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过在市场打拼的经历,他们带着所见所学所想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一面面彩绘墙、适合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随手拍摄的短视频,对乡村而言意味着勃勃生机、增收途径和招商引资的新渠道。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方实干创新的乡村沃土里,正在聚集越来越多年轻人。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xx年至202x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然而,当老思想遇到新理念、传统碰撞创新,机遇面前不可避免伴随着“阻力”。面对负债百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张桂芳要画彩虹墙的“突发奇想”起初既得不到村民的理解,也没有资金作支撑。但她是幸运的,找来了画师同学赊账画墙,焕然一新的“彩虹村”不仅拿到了整治环境奖金,还成了热门旅游打卡地。现实中,每个返乡青年都希望自己能有用武之地,却不能保证都能像张桂芳一样顺利。
为了更好地支持返乡青年在乡村的“墩苗”成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青年成长的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水利等基本条件,为返乡青年提供施展才华的基础平台。其次,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如提供创业贷款、税收减免、技术培训等服务,帮助返乡青年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和技术难题。此外,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乡村治理,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社会层面,应加大对返乡青年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展示他们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贡献和成功案例,增强社会对乡村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和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支持返乡青年的行动中来,如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岗位、技术支持,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返乡青年的良好氛围。
在个人层面,返乡青年自身也需不断提升自我,不仅要学习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尝试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交流,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期望,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乡村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振兴,更是文化、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全面振兴。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在此过程中,返乡青年应当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城市与乡村,传递先进的发展理念,带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之,返乡青年“墩苗”需要“沃土”,这既是对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保障。只有当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个人具备扎实的素质,才能真正激发返乡青年的潜力,让他们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未来,随着更多有志青年的加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乡村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不仅是对张桂芳这样的返乡青年的期待,也是对所有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人士的共同愿景。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