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撤村设居”步伐明显加快,原村集体“三资”如何得到有效监督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摸清“村改居”集体“三资”管理实情,提升“三资”监管水平,市纪委监委牵头组织专门力量,从监督视角对我市“村改居”集体“三资”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目前,XX市共有“村改居”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X个,占我市村(社区)总数的X%。据统计,现有村集体资产总计X亿元,其中流动资产X亿元,固定资产X处,面积X平方米。从此次调研情况看,我市“村改居”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市社区”类合作社,现有X个,均为X年前后“村改居”时由原村民理财小组改制而来,因城市化较早,大多数原行政村辖区已拆分为多个城市社区,特点是合作社独立运行,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完全分离。二是“城中村”类合作社,现有X个,属于地处市区或郊区的过渡性准农村社区,均是在X年成立合作社,X年“撤村设居”,因前期城市化进程较慢,大多数行政村辖区、原村民与新社区变化不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居民进入、社区拆分是大势所趋;特点是合作社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联系紧密,合作社“两会”人员基本由社区“两委”兼任。三是“农村社区”类合作社,现有X个,这一类型的合作社地处远郊,仍为农村形态,属于由政府推动转型的“村改居”社区,也是在X年成立合作社,X年撤村设居。因城市扩张尚未覆盖,“撤村设居”后日常运行模式与之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特点是合作社与社区居委会实际上仍处于“政经合一”状态,合作社“两会”人员与社区“两委”成员高度重合。
二、存在问题
(一)组织建设不够健全
一是队伍建设不平衡。部分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两会”成员结构单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足,难以适应“村改居”后的管理需求。特别是“城中村”类合作社,由于历史原因,合作社成员多为原村干部,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导致管理创新动力不足。二是制度建设滞后。一些合作社虽然成立了监事会,但实际运作中监事会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三资”管理存在漏洞。三是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部分合作社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导致决策科学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账目不清,资金使用随意性强,容易引发腐败问题。二是财务公开不到位。一些合作社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时间不及时,甚至存在故意隐瞒财务信息的情况,损害了社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审计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合作社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外部审计力量薄弱,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难以有效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三)资产管理不科学
一是资产底数不清。部分合作社对集体资产的家底不清,资产登记不全,资产评估不准确,导致资产管理混乱,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一些合作社对集体资产的使用缺乏长远规划,资产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甚至存在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三是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部分合作社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导致资产流失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
(四)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监督体系不健全。部分合作社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效果不佳,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合作社监督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督意识淡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履行监督职责。三是监督手段单一。部分合作社监督手段落后,依赖传统的检查、审核等方式,缺乏现代化的监督技术和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督需求。
三、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合作社领导对“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松懈,问题频出。特别是“城中村”类合作社,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忽视“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政策支持不足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村改居”后集体“三资”管理的支持政策尚不完善,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扶持措施,导致合作社在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技术支持,影响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三)人才匮乏
“村改居”后,合作社面临着新的管理任务和发展机遇,但现有的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新的管理要求。特别是“农村社区”类合作社,地处偏远,吸引力不强,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导致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管理能力不足。
(四)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村改居”社区,社区结构和人口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给合作社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城中村”类合作社,外来人口比例较高,利益诉求多元,管理难度加大,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改居”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三资”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
要建立健全“村改居”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确保管理有章可循。要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要强化财务公开,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接受社员的监督,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内外部审计机制,定期开展财务审计和资产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中的问题,防范风险隐患。
(三)优化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要全面清查集体资产,建立详细的资产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集体资产,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要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资产处置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防止资产流失。要加强资产收益分配管理,确保收益合理分配,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
(四)强化监督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村改居”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监督职责,落实监督责任,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强监督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监督人员,提高监督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要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效能。要加大惩治力度,严肃查处“三资”管理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三资”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加强政策支持,提供有力保障
要加大对“村改居”集体“三资”管理的支持力度,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为合作社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要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合作社适当的优惠和支持,减轻合作社的负担,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村改居”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合作社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三资”管理工作,为推进“村改居”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