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守正创新破解古今之争 >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守正创新破解古今之争

  【中心组研讨发言】以守正创新破解古今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传承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如果不能辩证取舍,也可能变成一种沉重的思想包袱。只有看到古今之间的连续性与异质性,正视古今之同与古今之变,才能真正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近现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始终交织着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厚古薄今论者仅仅看到了古今社会发展的连续性而无视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一味推崇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乃至无限夸大其优势。在西方列强对中国强行瓜分之前,中国传统士人阶层大多将古代中国置于世界文明的中心,认为中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礼仪风俗、国家制度、道德标准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中国皇朝是“天朝”或“上国”,周边及西方国家皆为贡国或附属国,更有“华夷之辩”区分华夏民族与野蛮民族。他们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置若罔闻,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食古不化,最终走向形形色色的文化复古主义和民粹主义。另一种是厚今薄古,以今论古。持有厚今薄古倾向者割裂传统与现代,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代社会与古人思想,将传统文化视为落后的象征,极力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甚至将其视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这种观点忽视了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的现实价值。

  面对这两种错误倾向,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既不能盲目崇拜传统文化,也不能简单否定传统文化。守正是指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保持文化的核心价值不变,确保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则是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形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守正,才能确保文化的根基稳固,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方向;只有创新,才能使文化保持活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具体来说,守正首先需要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其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其次,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系统梳理和提炼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礼义、诚信等,使之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此外,守正还意味着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创新则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文化创作,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优秀作品,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激发力量。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政策,建立健全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为文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传统文化项目的开发与推广;建立文化创新奖励制度,激励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文化人才,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面对古今之争,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既要尊重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勇于创新,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开创文化繁荣兴盛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