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贯彻优先发展指导思想 夯实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

贯彻优先发展指导思想 夯实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导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六增六强”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良好态势。

  一、系统谋划、强力推进,聚合乡村振兴支撑力

  一是建立了组织推进机制。坚持高位推进,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确保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成立市乡村振兴推进办公室,下设11个专项指导组,分工推进省级十大工程和农房改善工作。通过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系统规划布局,编制《宿迁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x-202x)》,在目标任务上,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制定了“三步走”计划,重点围绕走好“第一步”,细化制定了5大类29项任务指标,明确了年度进度安排,有序组织推进。完善政策体系,结合省级乡村振兴十大工程安排,立足宿迁的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1个实施意见+1个实施规划+N个专项行动计划”的“1+1+N”政策框架体系。组织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倍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提升、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振兴、乡村振兴新村干等10余个专项行动,今年制定出台了《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201x年“三农”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要素优先向农业农村汇集,推动政策优先向农业农村倾斜。

  二是加强了脱贫攻坚力度。将201x年作为精准脱贫冲刺年,组织开展产业就业扶贫、重点片区发展、兜底政策保障等精准脱贫冲刺年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脱贫低收入人口41.41万人、省定经济薄弱村150个,脱贫率分别达到65.5%和79.8%,低收入人口发生率从最初的15.1%下降到5.1%。年内预计可基本完成剩余22.46万低收入人口、38个未脱贫的省定经济薄弱村的脱贫工作。201x年,我市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脱贫工作被省纳入激励奖励范围。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改善了农民住房条件。把农房改善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龙头性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老旧房屋改造,全面提升农民居住环境。201x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万户,改造老旧房屋3.5万户,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200多个,惠及农户超过10万户。在推进农房改善过程中,注重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通过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同时,通过农房改善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201x年,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同时,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201x年,全市共引进新品种100多个,推广新技术50多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次。通过科技支撑,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源。201x年,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3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有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x年,全市新增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村100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亿元。

  三、优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突出问题。201x年,全市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0万吨,治理黑臭水体1000条,新建改建农村公厕20xx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通过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01x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成,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1x年,全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受益农民超过100万人次。同时,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文化礼堂200个,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夯实。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1x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基层干部1万人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500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同时,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201x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村民议事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201x年,全市农村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0%,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5%以上。同时,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农村法治建设。

  三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01x年,全市新建改建农村学校50所,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超过90%,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总之,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