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6月23日至6月29日,我有幸在县委党校的组织下,到浙江大学学习并到浙江农村参观,亲眼目睹了浙江“千万”工程的实效,所见所闻,完全可以用“震撼”来形容。顾名思义,“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1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21年后,我所看见的浙江农村,早已没有了我原始印象中农村的模样,我看见的只有发达的农村产业、大片的工业厂房、各具特色的优美庭院、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大量从城市回流农村的年轻创客,繁华之下,是村两委集体班子的大胆决策、人民群众的勤劳创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效便捷。回到南部,仍然回味不止,对照我县农村实际,有了一些粗浅的感悟。
一、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的启示
其实,关于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的经验早就已经被专家学者们总结出来并公布,在网上可以轻易查到,但我想从浙江大学授课老师的讲解和现场观感的角度谈一下自身浅薄的思考。(一)发展方式的改变得益于观念的改变。在很多场合,浙江大学的老师和农村干部都不约而同地对我们内地向上级要资金、要项目的做法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质疑(他们把要资金叫做“讨钱”),他们认为上级对农村脱贫、乡村振兴的资金、项目扶持迟早都会停止,一旦没有了外来输血,农村要依靠自身能力造血才能不返贫、不掉队,工业、农业以及任何产业都是如此,因此要钱要项目不如要政策。浙江大学的老师告诉我们,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浙江大学控股集团公司,这个经营实体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负责接待全国各地到浙江学习的团体,而202x年浙江大学仅仅培训收入就达10亿—浙江大学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仅有的几所能够提供干部在职课程的大学。在送我们回程去机场的路上,老师还不忘打广告,表示他们可以提供项目策划、景区设计……
(二)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在浙江的农村,政府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服务者,而不是直接参与者。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例如,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同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模式不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政府还注重培养农村的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他们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主力军。这种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浙江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相辅相成
浙江“千万”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将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浙江农村,许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地发展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例如,有的村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了生态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有的村庄则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这些成功的案例充分证明,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四)社会参与与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还得益于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群众的普遍受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无论是企业、社会组织还是普通群众,都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同时,政府还注重保障群众的利益,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惠及最广大的群众。例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更关注软件服务的提升,如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质量。这种社会参与与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为浙江“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对我县农村发展的启示
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对我县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我县农村的振兴与发展:
(一)转变观念,强化内生动力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依赖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理念。正如浙江农村的经验所示,单纯依靠外部资金和项目的支持难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挖掘自身的潜力,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需要我们在思想上进行深刻的变化,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市场意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优化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要优化政策环境,为农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政府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力度,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三)坚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再次,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同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要注重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注重环保,实现绿色发展
最后,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防止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耕地和水资源。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使我县农村真正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
总之,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创新思路,完善举措,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点的农村振兴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