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会议要求,下面我结合XXXXX村包村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对当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借此机会希望和大家一起为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一、存在问题
1、主体意识急需引导。当前,我们在舆论引导上更多地侧重于宣传政策,而对引导群众自主脱贫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依靠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典型事例,挖掘和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宣传氛围不够浓厚。这使得部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自信心缺失,“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
2、少数困难农户缺乏有效脱贫致富措施,阻碍了整体脱贫进程。在贫困户中,特困户、缺乏劳力户、大病返贫户、弱智户、孤寡老人户等群体尤为突出。对于这些特殊困难群体,我们目前的扶持办法还不够精准,缺乏因户制宜的措施。这些人群将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3、扶贫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部分干部存在被动接受、消极应对甚至抵触情绪的现象,对扶贫工作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率低下,未能形成扶贫工作的合力。
4、扶贫资金惠及困难群众的少。由于县域经济相对困难,基础贫困面广、历史欠账较多,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到达贫困户手中的比例较低。例如,贫困户建房补偿与实际建房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产业扶贫中,有些企业获得的实惠远高于贫困户。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然,我们扶贫工作中的问题还有很多,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准根源,正如我们需要弄清楚贫困户致困的原因一样,只有找准原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实现脱贫目标。总结归纳起来,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不够。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包村扶贫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认为包村扶贫就是每年给村里一些资金,将村里的工作交给村干部或驻村工作队,有的甚至只是指派一名干部应付开会和检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扶贫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2、扶贫工作措施不力。面对脱贫目标,无论是乡镇还是部门,都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很多地方的扶贫方案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地见效。此外,一些扶贫项目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也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未能充分考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
3、社会资源动员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但整体上社会资源的动员和整合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吸引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未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4、基层组织能力不强。一些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此外,一些村级组织在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导致项目效益不佳。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原因,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供各位领导和同志参考:
1、加强思想教育,提升主体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活动,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参与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要加大对脱贫典型的宣传力度,树立榜样,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2、精准施策,因户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制定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对于特困户、缺乏劳力户、大病返贫户等特殊困难群体,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措施,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有效帮助。同时,要注重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相结合,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3、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消极应对的干部进行问责。通过奖惩并举的方式,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扶贫工作的合力。
4、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扶贫效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确保有限的资金能够真正惠及困难群众。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式,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之,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实现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