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第二个结合”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善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文化自信和开放包容,推动中国特色的治理智慧发挥世界意义;坚持学懂弄通,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智慧和经验;坚持全民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到汉唐盛世的政治实践,再到明清时期的制度创新,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独特智慧。例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了领导者应当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则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是将民众的利益置于国家治理的首位。这些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这包括但不限于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以及对古代政治制度的系统梳理。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理智慧,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理论支持。同时,也要注重将这些传统的治理理念与现代社会治理的需求相结合,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其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这意味着不仅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解读和应用。比如,在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借鉴儒家“仁政”思想,倡导政府官员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法治建设方面,可以吸收法家“依法治国”的理念,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国际关系方面,可以运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智慧,主张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坚持文化自信和开放包容,是提升中国特色治理智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成为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因此,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分享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治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的治理智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
最后,全民行动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国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教育也应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社会各界还应积极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如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又要注重实践探索;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发展;既要立足国内,又要面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未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道,共同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家治理模式,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