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庸问责”风暴中,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德高和学高”是每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应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孩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师是人类道德、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的社会责任十分重大,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因为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儿童,他们头脑纯洁得像一张白纸,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及影响直接决定下一代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也就是说为师必须要具备“双高”素质,即“学高”与“德高”。“学高”方能为师。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若是“学不高”,就无法尽责。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自己都不懂的东西,怎能帮助他人解除疑惑?这正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庸”。所以,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就必须时时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思想具有现代的气息,具有新鲜旺盛的生命力。
如何实现“学高”?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教师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定期参加各类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其次,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是一项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面对的学生情况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与家长、同事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高”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引领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再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教师要廉洁从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教师应该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保持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多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日益普及,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高”与“德高”水平,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谱写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