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深化党校主体班课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坚持高标准办学”。抓好课程建设,是党校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抓手。北京市委党校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在质量把关上严要求、在精品打造上下功夫、在数字赋能上谋创新,锲而不舍抓好课程建设。
树牢“课比天大”理念,严格把好课程质量入口关。始终坚持严的基调,落实严的要求,执行严的标准,切实把好课程入口关。在备课程序上严要求,坚持三级集体备课制度。新开课程须经过教学项目组、教研部、学校三级教学组织的把关和打磨,方可进入主体班课程。教学项目组重点关注课程内容准确性、材料支撑丰富性、逻辑阐释合理性、教学文本规范性、组织实施严密性等方面;教研部重点从课程主题主线、学科专业方向、教学内容布局、学理框架搭建等方面进行把关和打磨;学校层面对课程整体情况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审核把关。在教学组织上严管理,加大新课讲稿审核力度。把讲稿审核作为参加校级集体备课的前置环节,依据《主体班教学讲稿撰写基本规范》,对通过教研部备课环节的新课讲稿进行规范性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参加校级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好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教学审定作用。在关键环节上严标准,抓实课程质量终端把控。强化校级集体备课“最后关卡”作用,依据不同课程形式设立不同的评分标准,确保每门课程都能达到高质量的标准。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学实效。北京市委党校注重将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有机融合,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一是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党校教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所有课程之中。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员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党性教育。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四是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学员需求和时代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时政热点、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等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员、贴近社会。
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课程建设现代化水平。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北京市委党校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加快推动课程建设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建设智慧校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慧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共享,为学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二是开发在线课程。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一批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员的学习需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三是加强远程教育。建立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利用视频会议、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层级的教育培训,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培训效率。四是强化技术支持。成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负责智慧校园建设和在线课程开发的技术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技术应用的安全可靠。
完善评价机制,确保课程建设持续改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推动课程建设持续改进的重要保障。北京市委党校注重从多维度、多角度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课程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建立学员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定期收集学员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授课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学员的需求和建议。二是实施同行评议制度。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新开设的课程进行评审,从专业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三是开展教学督导。组建由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资深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教学质量高、学员反响好的课程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课程建设基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北京市委党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一是加大引进力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加强培训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水平。三是鼓励科研创新。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材编写,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四是优化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总之,北京市委党校以“质量立校”为根本遵循,通过多措并举深化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未来,北京市委党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