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原始创新
今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频出。比如,清华大学团队日前研制出全球首枚干涉一衍射异构集成智能光计算芯片,可实现每秒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的通用智能计算,效能较其他智能芯片超出2~3个数量级,适用于现实世界中的高级AGI应用,这个重大原始创新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奠定了基础。原始创新是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对破解重点产业“卡脖子”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统计数据显示,202x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达到49838.12亿美元,是美国的1.8倍(位居第二),日本的6倍(位居第三),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面临“卡脖子”难题。面对当前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必须凝聚人才智慧、整合创新资源、提供制度保障,加速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我国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首先,科技战略部署应有“顶天”思维。即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组织行业内顶级科学家、企业家等科技一线精英制定近中远期发展规划,确保科技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形成合力。
其次,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未来,应继续加强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搭建更多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让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再次,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加强对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引导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科技成果惠及全社会。
最后,科技创新离不开开放合作的精神。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完成所有领域的科技创新。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国际科技会议、展览等活动,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科技创新成就的了解和认识,吸引更多国际科技资源向我国集聚。
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原始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努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