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人、做事、做官?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每一名领导干部都会碰到也必须回答的问题。事有成败之别,官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在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中,首先要学会做人。“人”字两笔,一撇一捺,结构简单,却是个合理的支撑。做人,就是要把“人”字撑起来。老百姓要懂得做人,当官的更要懂得做人。“官”是领头的人,是“公众人物”,若连那个“人”字都撑不起,又遑论为官?其次要学会做事。人到世上就要做事,做实事,做好事,做老百姓希望做的事,若连这点儿都做不到,怎能成为一个好官。为官者对官,既要看重也要看淡。看重的,应是那种使命,那份责任,那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看淡的,则是做官过程中涉及个人的得失进退。所以说,做人、做事、做官,三者紧密相连: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职责。做人之所以是根本,实际是唯物辩证法在做人、做事与做官三者关系上的具体运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当官落马,外界的诱惑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自身的抵抗力如何。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做官不是为了自己谋私利,而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此,我们应时刻做到 “三个不忘”、“三个比较”。“三个不忘”是:不忘自己是农家子弟,不忘是党把我培养成国家干部,不忘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三个比较”是:理想信念上和革命先烈比,工作标准上和部队先进人物比,生活待遇上和困难群众比。只有这样,才能够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的内在依据。好官不仅应该是一个好人、清官,还应该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官之道,首在立德。立德,就是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为官的首要前提。《礼记·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精英和表率,更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以德服人”。这里的“德”,不仅是个人的品德,更重要的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的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次,为官之道在于勤政。勤政,就是要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勇于担当。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廉洁自律,秉公用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推进。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时,要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再次,为官之道还在于善治。善治,就是要善于治理,善于管理,善于服务。领导干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此外,还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最后,为官之道在于守纪。守纪,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有限的,必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的行为都是违法违纪的,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综上所述,做人、做事、做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做人是根本,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做事是基础,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和工作态度;做官是职责,反映了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官,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辱历史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