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化手法反映童年生命本真
21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在各方力量的支持推动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进入了与时代同行的快车道。在促进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方面,各种激励扶持新人佳作的措施不断推出,良性的创新发展环境得以营造,儿童文学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绩。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作家队伍扩大,形成了四、五代作家一起发力的新局面。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于儿童文学的葛翠琳、任溶溶、孙毅等前辈一直坚持创作到新世纪,用心为儿童写作;新时期进入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高洪波、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常新港、黄蓓佳、刘丙钧、周锐和钱万成等常有新作出版,201x年曹文轩还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为中国儿童文学赢得了世界荣誉。而汤素兰、薛涛、伍美珍、彭学军、李学斌、王一梅、于立极等实力作家也不断有新作问世,顾鹰、赵菱、余闲、唐池子和胡继风等更年轻的一代则创作出深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作品。此外,不少当代实力作家热情参与儿童文学创作,如梁晓声为儿童写作童话,徐则臣、周晓枫和石一枫等更为年轻的作家也为儿童写作小说。
其二,儿童文学创作的地域差异缩小,涌现了多支地域性写作力量。新世纪之前,特别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创作力量主要集聚于北京、上海和巴蜀(成都、重庆)等有儿童文学刊物和“领头羊”的区域。21世纪以来,北京、上海、湖南、湖北、江苏等地的儿童文学创作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同时,广东、浙江、山东、陕西、福建、云南等地也逐渐成为新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心。这些地区的作家不仅数量增加,而且作品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和风格。例如,广东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结合岭南文化,展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浙江的儿童文学则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山东的儿童文学作品则常常融入儒家文化的精髓,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地域性的创作繁荣,不仅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不同地区的孩子提供了更多贴近生活的阅读选择。
其三,儿童文学题材和表现手法更加多元,艺术探索不断深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拓展题材范围,丰富表现手法。从传统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到现代的校园生活、科幻探险、心理成长、历史传奇等,儿童文学的题材日益广泛,涵盖了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作家们在艺术表现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运用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多种现代文学技巧,使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曹文轩的《草房子》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则通过动物视角,反映了当代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思考。这些作品不仅深受小读者喜爱,也在成人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代表作。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成就,儿童文学在传播方式和市场运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成为趋势,儿童文学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电子书、有声读物、网络连载等形式的出现,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得更多的孩子能够方便地接触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儿童文学市场的运作也日趋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从原创作品的创作到版权代理、翻译出版,再到影视改编、周边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整合和发展。这不仅促进了儿童文学产业的整体繁荣,也为作家和出版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激发了创作热情。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如何在保持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当代儿童的阅读需求,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儿童文学作品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才能真正吸引和感染小读者。其次,儿童文学的国际化传播还有待加强。尽管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强与海外出版机构的合作,推动优秀作品走向世界,让更多外国儿童了解和喜爱中国儿童文学。最后,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建设还需加大力度。虽然当前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但高水平、有影响力的作家仍然相对稀缺。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儿童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作家加入儿童文学创作行列,为儿童文学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总之,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