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技能人才激励导向机制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主力军。而产业工人队伍是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是党中央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企业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他们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智能化趋势,熟练使用新型生产工具,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解决核心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极大贡献。多年来,各级部门和工会组织切实履职,在推动企业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健全完善技能人才激励导向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建设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动企业在评先评优时主动向技能人才倾斜,给予技能人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劳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提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一线职工技能人才比例:协调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向管理人才流动机制。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授予技能竞赛优胜选手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和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二是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路径。推动完善人社部制定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一些企业关键职业工种、关键岗位建立了首席技师和特级技师制度,解决高技能人才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认证问题。支持企业内部建立自己的职业技能等级体系,为职工技能提升优化路径。
三是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技能人才评价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各地积极响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行业企业自主评价、社会化评价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加大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设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奖项,对在技能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搭建技能人才展示技艺、交流经验的平台,激发广大技能人才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
四是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是提升技能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国家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多方参与,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格局。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依托各类培训基地和实训中心,广泛开展新职业、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技能人才掌握最新知识和技术,提升其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劳动者。
五是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家积极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和尊重度。同时,加大对技能人才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保障机制,确保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与其贡献相匹配,增强其职业吸引力和发展动力。此外,还通过举办技能人才论坛、技能成果展览等活动,搭建技能人才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技能人才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六是推动技能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技能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提升我国技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积极参与世界技能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活动,选派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国际技能大赛,展示中国技能人才的风采和实力。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院校与国外相关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国外先进的技能培训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技能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此外,还通过举办国际技能人才交流大会等形式,搭建国内外技能人才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技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
总之,健全技能人才激励导向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