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范文 >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思想引导工作的调研报告 >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思想引导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思想引导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因大量外出而减少,农场出现了“留守现象”。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目前,X乡妇联组织根据上级要求,深入到村,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等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乡总人口14323人,其中妇女6911人,由于X乡以农业、畜牧业为主,长期外出打工人数比较少,据统计,全乡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373人,留守妇女人数为111人,留守老人136人。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25--49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48%。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4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1--5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的仅限于传统的农业技能。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首先是生活压力大。留守妇女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从事农业生产,部分家庭因丈夫外出务工收入不稳定,经济压力较大,加之医疗、教育等支出不断增加,使得家庭经济状况更加紧张。其次,教育问题突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和教育,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甚至辍学。部分儿童因为缺少关爱,性格孤僻,与同龄人的交往能力差,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再次,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留守妇女和儿童长期处于分离状态,情感缺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更容易产生自卑、孤独感,影响其人格发展。最后,权益保护意识薄弱。部分留守妇女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淡薄,遇到家庭暴力等问题时,往往选择隐忍,不愿寻求法律帮助;留守儿童则因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不良行为的受害者。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出台更多惠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政策措施,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健康服务、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指导等,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社区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助,营造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四是提升个人能力。鼓励和支持留守妇女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方针政策,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关注度。

  四、工作成效与展望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X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思想引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留守妇女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好转,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持续关注和投入。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努力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让他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共享发展成果,共筑中国梦。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思想引导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