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社会发展的历程和生活环境的变迁。为传承发展优秀地名文化,弘扬沂蒙精神,助力文化繁荣,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XX《关于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地名文化建设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传承与发展为宗旨,以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展示与传播为主线,以“文化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载体建设为重点,促进地名文化发展繁荣,以地名文化建设引领地名事业科学发展。
二、总体目标
至202x年,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地名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优秀地名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形成地名文化建设品牌。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地名文化提质工程。开发高质量的地名文化产品,打造“三个一”地名文化产品群。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编制行政区划图、标准地名志、地名故事等各类地名图书。依托网络视频平台拍摄制作地名文化短片等多媒体作品,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群众需要的地名文化产品。202x年10月底前,完成新版《XX市行政区划图》的编制,12月底前,完成《XX市地名志》的出版。202x年中旬,组织一次全市地名文化宣传片展映活动。至202x年,形成以“一张地图”(新版行政区划图)、“一套丛书”(地名志、地名故事等)、“一部宣传片”为主体的地名文化产品群。
(二)实施地名文化优选工程。以“弘扬地名文化,延伸历史文脉,促进XX文化事业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梳理市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悠久的地名资源,建立地名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等方式,评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名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和宣传。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至202x年底,初步建立XX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并启动首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三)实施地名文化传播工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广泛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在城市公共空间设置地名文化展示区,如公园、广场、地铁站等,展示地名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举办地名文化讲座、展览、竞赛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地名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此外,结合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策划组织一系列地名文化主题活动,如地名文化周、地名文化论坛等,增强地名文化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至202x年,实现地名文化宣传活动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和乡镇,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地名文化传播体系。
(四)实施地名文化教育工程。将地名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写地名文化教材,开设地名文化课程,使学生从小接受地名文化的熏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加强对教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地名文化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地名文化研究,推动地名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202x年,初步构建起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地名文化教育体系,形成一批地名文化研究成果。
(五)实施地名文化国际交流工程。积极拓展地名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与国内外地名文化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地名文化国际研讨会、展览等活动,展示XX地名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国际社会对XX地名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支持本地地名文化团体和个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讲好XX地名文化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至202x年,建立稳定的地名文化国际交流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名文化合作项目。
(六)实施地名文化法治保障工程。建立健全地名文化保护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地名文化保护条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名文化保护的主体、对象、措施和责任,为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加大对违法破坏地名文化遗产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地名文化遗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地名文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至202x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地名文化保护法规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地名文化执法队伍,确保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总之,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通过实施上述六大工程,我们将全面加强地名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断提升地名文化的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地名文化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也将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贯穿于地名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地名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