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xx市围绕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通过实施就业创业激励、正反双向精神激励、社会保障激励等措施,全面激发了这一群体的增收活力,显著提升了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的自主脱贫动力和“造血”能力,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x年,全市新实现了12.8万低收入人口脱贫,累计脱贫低收入人口达到41.41万人,脱贫率达到65.5%,低收入人口发生率从“十三五”之初的15.1%下降到5.1%。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了7597元,同比增长29.6%,38个未脱贫省定经济薄弱村村均收入达到27.3万元,是去年同期的4.3倍,预计年内可基本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
一、激励就业创业,广拓增收渠道
一是开展就业创业培训。xx市积极开办经济薄弱村生态农业“种子班”和“助能”扶贫培训,构建了网络创业培训与创业模拟实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针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劳动力群体,开展了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并实施了就业前免费培训、上岗后补贴培训和成才奖励培训三项政策,已培训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20xx多人次。
二是促进“家门口就业”。xx市建立了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优先将有求职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纳入全市标准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和政府投资项目用工安置力度。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家门口就业”、“三来一加”、建筑业小微作业企业等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项目,累计建成“家门口就业”项目1281个,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6.9万人,人均年增收1.46万元。
三是强化就业创业支持。xx市制定了《宿迁市创业引导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和《宿迁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将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提供财政贴息。今年以来,已发放各类创业补贴80.5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87.5万元,帮扶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创业1030人。
二、实施精神激励,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正向激励。xx市通过表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等方式,弘扬勤劳致富的精神。定期举办“脱贫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激励更多低收入人口主动参与就业创业。同时,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脱贫成功案例,营造浓厚的脱贫氛围。
二是反向激励。对于消极应对、不愿脱贫的低收入人口,xx市采取了约谈、教育等方式,帮助其转变观念,增强脱贫信心。通过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政策理解能力,使其认识到脱贫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三是文化引领。xx市积极开展文化扶贫,通过送戏下乡、文化讲座等活动,丰富低收入人口的精神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同时,鼓励低收入人口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其社会融入感,激发其内在动力。
三、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民生底线
一是加强兜底保障。xx市进一步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同时,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对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低收入人口给予临时救助,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二是推进医疗救助。xx市全面落实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了报销比例,减轻了低收入人口的医疗负担。同时,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确保其身体健康。
三是优化教育帮扶。xx市加大了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力度,确保其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通过设立助学金、奖学金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xx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提升了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还增强了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未来,xx市将继续坚持精准施策,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