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范文 > “三不”解构腐败官员贪腐心理——廉政教育学习心得 >

“三不”解构腐败官员贪腐心理——廉政教育学习心得

  革命前辈陈毅有一句名言:“莫伸手,伸手必被抓”。通俗的语言,提醒广大党员干部:面对各种巧立名目的施贿行为时,应管好自身“贪欲之手”,始终坚守执廉政为民的职业追求。诚然,人皆有私心,贪腐行为的产生源自于“念”,翻开廉政的教科书,没有哪个党员干部从一开始便是立志当一名贪官,而“贪念”的养成,诚以为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心理状态。不甘沉寂,于名利上急于求成。一些党员干部长期身处要职,已经习惯于鲜花和掌声的环绕,渐渐的不甘于平凡朴素的生活,总想于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却内心焦躁,急于求成,于是千方百计利用职务之便,缺乏规划而不顾实际的,在工程竞标上收受贿赂,既标榜政绩,又“名利双赢”。殊不知这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往往脱离实际,很少顾及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劳民伤财而浮华无效。这种对“民意”选择性“失聪”,对“权钱”之账毫不含糊的贪腐心念正是造成官员腐败的毒虫原胚。

  不思进取,于权力节点上横征暴敛。一些党员干部长期身处要职,却不思进取,思维方式、工作习惯不懂得与时俱进,一方面对未来的职务晋升抱有幻想,另一方面却能力不足,才疏学浅,渐渐地产生了工作的惰性。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不安,无视廉洁从政的“八个禁止”,笃信“过了这村没这店”永挣不赔的贪腐“真理”,在可预见的仕途“期限”内肆意敛财。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人“及时行乐”,不惧逆境的凛然豪情,而今部分党员干部却不思进取,把握仕途的青春“及时敛财”,此种思想犹如喂养贪腐毒虫的原材。

  不得其所,于小贪上有恃无恐。一些党员干部长期身处要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渐渐地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为得其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种假以“感情”之名的馈赠,成为他们放松警惕的理由。在他们看来,这些小恩小惠无伤大雅,甚至认为这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回报。然而,正是这种“小贪”的心态,逐渐侵蚀了他们的道德底线,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深渊。小贪不断积累,最终可能演变为大贪,这种渐进式的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名誉和前途,更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有效遏制贪腐现象的发生,我们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首先,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明白,任何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此外,还要注重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堵塞制度漏洞,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比如,可以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礼品登记等规定,明确标准和程序,防止因制度不健全而导致的腐败问题。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如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领域,这些都是腐败高发区,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进行规范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要关心干部的成长进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干部,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要通过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反腐斗争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行为都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做到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