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资源在推动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业农村生产要素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根据XX分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实施规划(201x-202x)》,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XX省落实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攻坚行动,是基层央行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总分行要求的具体举措,是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提升“三农”服务质效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破解“三农”发展融资症结、持续增加“三农”金融供给的重要渠道,对于推动深化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意义重大。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系列讲话精神,按照总分行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市场化、可持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聚焦全市“三农”发展的融资瓶颈,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强化金融、财政和产业政策的深度融合,推动各金融机构不断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持续扩大普惠金融政策覆盖面,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工作目标。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三农”融资发展的症结问题,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抵质押物范围有效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不断拓宽,政银保风险缓释机制明显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振兴金融供给有效增加,农村普惠金融政策深化实施。力争全市涉农贷款余额高于上年,农户贷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持较快增速,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
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三农”领域。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优先给予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降低其资金成本,提高其支持“三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使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资金精准滴灌到“三农”领域,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2. 实施差异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根据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情况,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力度大的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其存款准备金率,减轻其资金压力,增强其放贷能力。通过政策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支持“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信贷政策进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对表现不佳的金融机构进行督促整改。通过评估,促进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率。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开发适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如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产品订单融资等特色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农业保险与信贷相结合的业务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2. 拓宽农村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合作社等多方合作,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如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提高农业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
3.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推广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对农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其金融素养,增强其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三)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
建立健全政银保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政银保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政府增信、保险保障等方式,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提高其支持“三农”的意愿和能力。
2.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如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同时,完善农业保险理赔机制,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和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稳定。
(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农村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用性。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授信额度增加等政策支持,引导其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 优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价值。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通过优化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3. 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加强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大对农村金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完善农村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公正高效地解决金融纠纷,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通过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统筹协调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支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风险补偿等,减轻金融机构的负担,提高其支持“三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三)强化考核激励。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对金融机构的年度考核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支持,对工作不力的金融机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通过考核激励,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广泛宣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提高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认识和支持。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及时报道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