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市政协委员关于“保护特色历史建筑、让城市传承文化留下乡愁”的提... >

市政协委员关于“保护特色历史建筑、让城市传承文化留下乡愁”的提案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老城区是我市历史文化氛围最浓厚、历史沉淀最集中的区域,要在推进老城更新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兼顾眼前与长远,兼顾商业利益与文化传承,着力保护好具有XX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与历史建筑,切实让市民守得住记忆,留得下乡愁。为此,建议:

  一、牢固树立保护历史建筑的理念

  XX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孕育了其灿烂文化,要把保护历史建筑上升到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在历史建筑的保护宣传工作方面,要利用媒体、学校等平台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传统建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引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破坏历史建筑的不文明行为。同时,应将历史建筑的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力军。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增强社会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二、全面排查老城区的历史建筑

  对老城区的历史建筑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工业建筑,特别是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要进行全面排查,了解建筑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确定保护方式。比如位于XX改造地块内的部分民居,据考查始建于18世纪70年代,距今已有近250年历史,砖木结构,青灰色小瓦,体现了清代XX民居建筑风格,具有较好的保护价值。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做好规划,明确保护思路,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历史建筑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对历史建筑周边的建筑要从自然生态环境、建筑风格、建筑高度等方面严格管控,避免“大拆大建”,不合理开发。

  三、加大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力度

  环境的改造、商业布局的铺开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历史文化不是现代化改造的负担和包袱,相反,老城区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如果能得到深入挖掘,还会成为城区改造的切入点和绝佳创意。因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中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保护机制。对于那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但目前处于闲置状态的历史建筑,可以探索通过租赁、托管等方式,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合理利用,如开设博物馆、艺术馆、主题酒店等,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又提升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的专业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是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关键。当前,我国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还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在基层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建议政府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历史建筑保护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吸引优秀学生投身于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在职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能够得到科学、规范的实施。同时,还应注重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如结合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为历史建筑的数字化保护、修复材料的研发等提供技术支持。

  五、建立健全历史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法律条文不够细化、执法力度不够强等问题。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建筑的认定标准、保护范围、管理职责等内容,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反历史建筑保护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确保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六、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如三维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精度,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和推广新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应用,通过项目资助、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高校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一批既懂历史建筑保护又熟悉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人才保障。

  七、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历史建筑保护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各国在这一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因此,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学术论坛等形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还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同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中的难题。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争取更多的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保护好历史建筑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责任。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历史建筑保护路径,努力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