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重大战役。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把XX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强污染源治理,尽快实现管网全覆盖,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根据国家、省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配套、全域修复、全域清流”的原则和“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控制、水陆统筹、上下联动、跨部门协作,突出重点、分阶段科学推进黑臭水体防治整治,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用3年左右的时间让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城乡水体环境显著改善,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通过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和改善排污管网、健全垃圾收运体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使城市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确保建成区范围内无黑臭水体。到202x年,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中心城区XX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良好,XX县城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快实施城市黑臭水体防治整治工程
(一)控源截污
加强城镇供排水专项规划的引领。加快编制城镇给排水专项规划,明确排水与污水处理目标、标准,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排涝措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等,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结合城市更新改造,优化调整现有排水系统,提高雨水和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减少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2.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的新建和改造工作,特别是对于老旧城区、城中村等区域,要优先考虑污水管网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同时,加强污水管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检查维修,防止污水泄漏造成二次污染。
3. 强化工业污染源管控。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加大对现有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直至责令停产整改。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管理,规范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二)内源治理
开展底泥清淤。针对城市黑臭水体中的底泥沉积严重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清淤方法,定期清理底泥,减少内源污染。在清淤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清淤后的底泥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堆放或填埋。
2. 实施水体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滤食性鱼类等生物措施,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体水质。同时,构建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生态工程,增强水体净化功能,提升水体景观效果。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生态护岸,增加水体周边的绿色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机制,包括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内容。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鼓励公众参与水体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疏浚活水
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城市水体有足够的水量,增强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对于水量不足的河流湖泊,可以通过引水补给等方式,增加水体流量,改善水质。同时,加强水体之间的连通,促进水体循环,减少死水区域。
2. 加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通过开挖渠道、修建泵站等措施,实现不同水体之间的连通,形成完整的水网系统。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水体水质,还可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在水系连通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提升城市水体景观品质。结合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对城市水体进行景观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景公园、亲水平台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加强水体周边的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杂物,规范沿岸建筑布局,营造整洁美观的城市水环境。
(四)生态修复
构建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通过人工干预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植本土水生植物,构建多样化的水下植被群落,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合理投放滤食性鱼类和其他有益生物,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加强对水体周边的生态保护,禁止乱采乱挖,保护好水源地和重要生态区域。
2.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渔业等绿色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尚。
3.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和装备,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支持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水环境研究,培养专业人才,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建立水环境治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区)、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市级财政投入,设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治理项目的实施。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黑臭水体治理,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定期组织评估,确保治理成效。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维护良好的水环境秩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典型问题,推动问题整改。
(四)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支持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各项工作,为建设美丽XX、增进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