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分别由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衍化而来,充满神秘,充满浪漫。而整个故事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表达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一个百读不厌的故事。也许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吧,历经千锤百炼,经久不衰,是真正的艺术常青树。它有一个特点,就是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得十分直白、质朴。透过平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提纲挈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我抓住了“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就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这句话展开,织女为什么嫁给牛郎?是因为牛郎心眼儿好、能吃苦。从哪里可以看出牛郎心眼儿好、能吃苦?织女嫁给牛郎后怎样了?发生了什么事?围绕这条线把整个故事就串起来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揣摩神话故事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正义感;还要帮助学生从神话到科学的理解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反映了劳动人民朴素健康的爱情观,它可以让孩子认识到,爱情应该是高尚的、忠诚的,是能够跨越时空的一种美好情感,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教育。事实证明这种教育并没有把学生引入歧途。据20xx年9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市初三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将主题定为“爱情如歌”,其中收录的全都是爱情名篇,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等,这些作品,让孩子领会到了“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的内涵。这充分说明,歌颂美好爱情的作品不但不会把学生引向歧途,反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和人格。教学中我大胆地对同学们说爱情,赞美爱情,不回避学生对爱情问题的提问。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就认为爱情是美好的,是值得歌颂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牛郎织女》不仅是一则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去理解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牺牲与奉献。例如,在讲述牛郎与老牛之间的深厚情谊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像牛郎一样对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是否有勇气像牛郎那样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本身,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牛郎织女》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与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如七夕节的由来、古代婚姻习俗等,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技术等,创新教学方式,使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牛郎织女》的动画片或电影,让他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记忆;或者开展“寻找身边的牛郎织女”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发掘身边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又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牛郎织女》作为一部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实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牛郎织女》不仅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避免生硬灌输,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那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将每一位学生都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修养的新时代青年。
综上所述,《牛郎织女》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通过对这一经典故事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