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范文 > 关于大数据在统计工作中运用的心得体会 >

关于大数据在统计工作中运用的心得体会

  翻开《大数据时代》,震惊之下的反思充盈我的脑海。虽然开篇序言声明“大数据”不仅是“数据大”,但首先进入我脑海的依然是超大容量的数据计量单位。目前我所知道并且已经涉及到的是KB、MB、GB,知道但尚未涉及的是TB,而这本书告诉我人类已经创造并使用了更大的计量单位,有PB、EB、ZB,每一个计量单位之间的差距都是2的10次方倍。这让我震惊,无法想象相当于我的电脑240倍容量的数据是个多么广阔的数据海洋!震惊之下,我不禁深深思索,要如何在这数据的海洋里找寻所需的数据,要运用怎样的技术和方法去处理这海量的数据,要如何去分析、运用甚至掌握数据的处理结果……,而这不正是统计的整个流程!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革命的大前提下,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的统计必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如何应对这个新的挑战,经过反复思索,我认为统计必须要实现以下三个重大转变。首先,分析与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的样本数据。对于统计人员来说,准确分析大量数据是一种挑战,因为记录、存储和分析数据的工具不够好,在面对数量庞大的统计对象时,出于对统计成本和统计时效的综合考虑,通常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对少量样本的分析来获取最多的信息,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花尽可能少的经费,用尽可能小的数据,来证实可能重大的发现、假设等。中国每十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每五年开展一次经济普查,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是20xx年,而我们正式获取和使用则到了20xx年;最近的一次经济普查是20xx年,但我们目前尚未获得迫切需要的平均工资数据。这就是当前统计面临的难题,即使花费大量经费,动员大量调查人员,但难以快速地处理数据。大数据时代来了,计算和制表不再像过去那样困难,感应器、手机导航、网站点击和微博微信等能够收集大量数据,同时计算机也能够轻易处理。因此,在处理大数据时,不再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而利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其次,统计工作需要从精确性转向模糊性和概率性。传统统计学追求的是数据的精确性,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使得追求绝对精确变得不切实际。一方面,数据的来源更加多元,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另一方面,数据的处理速度要求更高,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精确性原则,可能会错失数据背后的趋势和规律。因此,统计工作需要更多地关注数据的整体趋势,通过概率性的方法来把握数据的本质特征。这意味着统计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强的数据清洗和预处理能力,能够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建模和算法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统计工作还需要更加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确保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不侵犯个人隐私,维护数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最后,统计工作需要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监测。在过去,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往往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如前所述的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这些数据的更新周期较长,难以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产生是实时的,这为统计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例如,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公众的情绪变化和社会热点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数据,可以实时监控市场供需状况,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此外,动态监测还可以帮助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趋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统计工作需要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实现从静态分析到动态监测的转变。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统计工作需要从分析少量样本数据转向分析所有相关数据,从追求数据的精确性转向关注数据的整体趋势,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监测。这些转变不仅需要统计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推动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指导统计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统计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国统计工作的国际化水平。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统计事业一定能够在大数据时代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