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某县探索推行“五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题 >

某县探索推行“五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题

  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抓住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关键问题,围绕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特困人员的供养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理清了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形成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的“五养”模式,开辟了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的新途径,成功破解了财政投资压力大的难题,使全县的农村特困老人得到了妥善的供养。5月20日,县委主要领导在全省201x年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培训班上,专题介绍了XX县探索推行“五养”模式的典型经验。7月12日,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晚间新闻》“热点扫描”栏目也对该县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首先,集中供养是“五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县秉持“县级主导、乡镇主办、入住自愿、管理规范”的原则,针对身体条件较好、距乡镇敬老院较近、性格开朗且愿意离家生活的特困老人,由县财政投资在每个乡镇改扩建一所容纳100人以上的敬老院。自20xx年以来,共投资2600万元对22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造,逐一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了供养设施,增加了供养容量。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工资纳入财政预算,选配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的同志担任院长。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为特困老人提供了规范化服务,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住、生活舒心的目标。目前,已有2068名特困人员入住敬老院,享受集中供养。

  其次,居村联养模式则更加注重老人的居住意愿和生活习惯。按照“三方来联亲,村级唱主角,县级搞奖补,养老不出村”的原则,在20xx人以上或特困人员3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立居村联养点,对不愿离家居住的老人开展居村联养。该模式吸纳了社会资本的投入,由投资人出资对村内闲置民居进行改造,达到了有房间、有床铺、有空调、有电视、有厨具、有淋浴、有水冲厕所、有消防设备、有娱乐设施、有专职炊事员的“十有”标准。村两委负责日常管理,优先选聘贫困户为护理人员,既解决了特困老人的供养问题,又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已有1500多名特困老人通过居村联养模式得到了妥善照顾。

  此外,社会托养模式则是利用社会资源,为特困老人提供更为灵活的供养方式。县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特困人员的供养工作,通过与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合作,为特困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服务。这些机构不仅具备专业的护理团队,还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为特困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截至目前,已有800多名特困老人通过社会托养模式得到了优质的养老服务。

  亲情赡养模式则强调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县政府鼓励和支持特困老人的子女或其他亲属履行赡养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补贴,提高家庭赡养的积极性。对于愿意承担赡养责任的家庭,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政府还定期组织家庭成员参加养老护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确保特困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目前,已有1200多名特困老人通过亲情赡养模式得到了妥善照顾。

  最后,邻里助养模式则是利用社区的力量,为特困老人提供互助式的养老服务。县政府鼓励和支持邻里之间互帮互助,通过建立邻里助养小组,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特困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这种模式不仅缓解了特困老人的生活困难,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已有500多名特困老人通过邻里助养模式得到了关爱和帮助。

  通过上述“五养”模式的实施,XX县成功破解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XX县委、县政府将继续深化“五养”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位特困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