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化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精华,婉转悠扬,平仄顿挫。让孩子在小学期间接触一些简单的诗词古文很有必要,和学习英语不同,培养兴趣氛围比学习技巧在这个阶段更重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接触过一些诗词,依稀还记得一些。《小学必背古诗75首》,拿到这本书,孩子迫不及待的翻开读起来,看到第一首诗的时候,脸上写着稚嫩的不满,“这首诗我背过了,怎么小学还要学啊?”我凑过来看了一眼,《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确实学过,我劝导她:“学过了而且记得,很棒,但不可以骄傲,知道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啊。”给她把整首诗都翻译出来,问她“你看,翻译出来这么多字,而作者却用简短的四五句话就表达出来了一样的意思,是不是很有趣啊?学过的诗,你再试试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是不是就是你自己的诗了,对吧?”虽然是家长,但有时候也会被女儿问的问题难倒。那天孩子在读《敕勒歌》这首诗,她问“敕勒歌是什么意思啊,是首歌吗?”我一听,确实自己不是很了解,耐心的对她说,“我们一起学习好不好啊”然后和她一起查,并用简单的话解释给她听,“绿油油的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空笼罩住绿色的大地上,微风吹动,三三两两牛羊悠闲地在草原上散步,就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远处牧民们唱着牧歌,在牧笛声中翩翩起舞……”孩子兴奋的笑着,“我也想看大草原,我可以把它画下来吗?”我点头:“但要学完这首诗再画画,好吗?”我知道,在孩子的梦里,应该也有她自己的大草原吧……
之后,学习古诗,女儿都很自觉且开心的学习着,每个作者和不懂的词语都会认真询问,有时候都把我们问倒了。从此,茶余饭后,我们家又加了个小剧场:“小主播”的诗朗诵!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不习惯约定俗成的固定一种姿态学习千篇一律的东西,孩子也不会与生俱来的就会主动去学习对他来说陌生或者不感兴趣的东西,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将学习转变成孩子喜欢的游戏,无疑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
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我会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古诗,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背景,激发她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我会告诉她李白当时身处何地,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诗句,以及他心中的那份思乡之情是如何通过短短四句诗表达出来的。这样不仅让孩子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让她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加热爱古诗。
同时,我还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古诗文比赛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还能让她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中学习到更多知识。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了一场以“唐诗宋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女儿报名参加了。为了准备这次比赛,她不仅反复练习演讲稿,还特意查找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了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最终,在比赛中,她凭借着流利的演讲和深刻的理解,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那一刻,我看到了她眼中的光芒,那是自信与成就感的结合。
此外,我还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参观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她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向她介绍当地的历史故事,让她了解到每一处风景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参观西安的兵马俑时,我向她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壮举;在游览北京故宫时,则向她介绍了明清两代皇宫的辉煌历史。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文化遗产。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开始对一些复杂难懂的古文产生了抵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会选择一些贴近现代生活的古文作品,如《桃花源记》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我还会借助多媒体工具,如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通过这些努力,孩子对古文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甚至有时会主动提出想要学习一些更高难度的作品。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认为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总之,让孩子从小接触并喜爱上古诗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注重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指出的那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将孩子的成长放在首位,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古诗文的海洋中畅游,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