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党课讲稿】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内涵意蕴、基本特征、逻辑... >

【党课讲稿】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内涵意蕴、基本特征、逻辑主线及实施路向

  【党课讲稿】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内涵意蕴、基本特征、逻辑主线及实施路向

  一、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意蕴

  (一)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立足基点

  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必要组成,既有别于西方靠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现代化生态源起之路,又有别于西方两百多年“串联式”现代化背景下“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理念。

  (二)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三重目标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观上,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只是没有被人们意志打上任何烙印的纯粹的客体,客观对象是主动的,人是受动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是不懂得实践活动的意义,不懂得实践活动把主客体连接起来的中介性作用,“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由此,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强调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从而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正是基于这一科学实践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不仅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是社会公平与环境正义。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强调社会公平与环境正义,确保所有人在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监管,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同时,注重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此外,还重视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美好环境。

  二、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一)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深入学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实践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二)制度创新保障绿色发展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注重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同时,通过改革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行排污许可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此外,还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如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绿色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还注重科技人才培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各类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环保科技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公众参与凝聚社会共识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凝聚社会共识。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如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同时,通过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此外,还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社会力量。

  三、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主线

  (一)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主线是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在理论探索方面,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实践创新方面,我们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种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主线还包括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在生态文明建设初期,我们选择了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低碳城市试点等,通过先行先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全国范围,形成了系统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通过局部试点和全面推广相结合,既保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推进,又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效推进。

  (三)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主线还体现在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在生态文明建设初期,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完善法规、加大投入等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逐渐认识到仅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必须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为此,我们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通过多元共治,不仅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实施路向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如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要加大科研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绿色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深化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深化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是推进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同时,要通过举办国际会议、签署合作协议等形式,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中的影响力,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增强公众参与,凝聚社会共识

  增强公众参与,凝聚社会共识是推进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增强公众参与,不仅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社会力量。

  总之,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不断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