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材料范文 > 贫困县退出培训材料 >

贫困县退出培训材料

  脱贫摘帽是一场立足打好,务必如期打赢的攻坚战

  脱贫摘帽是一场立足打好,务必如期打赢的攻坚战。要深刻理解“攻坚战”这个定位的内涵和分量,贫困县脱贫退出更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任何县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摘帽成功,要有脱贫摘帽就得脱层皮的思想准备,不想下苦功、下真功,把身家性命押上去的县最后都会吃大亏。脱贫摘帽不是省里说了算,也不取决于国家的抽查评估,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工作干得是否扎实、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落实了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脱贫摘帽是干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从10月1日开始33个县脱贫摘帽就进入了巷战、肉搏战的阶段,就进入了拼刺刀的阶段。和我们拼刺刀的就是问题和短板,不把它们这些问题和短板彻底消灭,我们就会被它们打倒。脱贫攻坚是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脱贫摘帽面前没有闲人。主抓副职和扶贫办主任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唯有顶层统筹、分级谋划、科学分工、定职明责,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专事专做、专项专责,整合各部门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合力攻坚,才能形成具有超强战斗力的有机整体,助推两个“确保”目标的实现。脱贫攻坚没有捷径,最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任何投机取巧都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脱贫攻坚、脱贫摘帽也有规律的,抓住规律、科学施策,就能事半功倍。收集佐证材料、整理户说明不是目的,也不是搞形式。而是要以此为载体,识出真贫;以此为抓手,促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这次培训会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标准、找出短板、研究对策、抓好落实。

  问题和隐患阻碍顺利脱贫摘帽的问题和隐患

  33个县各自有各自的个性问题和短板,但也有一些是大多数县都存在的共性问题,概括起来就是6个不到位。

  (一)疑似错退问题不少,脱贫质量不到位

  目前我们还有一些贫困人口的识别不够准确,部分贫困户的退出标准不够严格,导致了一些疑似错退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脱贫的质量,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的进出机制,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帮扶。其次,要加大对脱贫标准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都能清晰地了解脱贫的标准和要求,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误判。最后,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已经脱贫的群众进行定期回访,确保他们的生活条件确实得到了改善,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二)产业发展滞后,增收渠道单一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农民的收入来源非常有限,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业。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不仅难以带来持续的增收,还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选择适合的产业项目。例如,可以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最后,要建立健全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在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利、电力等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同时,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这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其次,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最后,要加强社区治理,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战斗力不强

  在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导致了扶贫工作的推进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最后,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社会动员不足,合力攻坚氛围不浓

  脱贫攻坚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然而,在一些地方,社会动员不足,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不高,导致了合力攻坚的氛围不浓。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最后,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搭建合作平台,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

  在一些贫困地区,虽然制定了许多好的政策,但由于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了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让每一个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都能清楚地了解政策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其次,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最后,要强化责任追究,对政策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科学施策,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一)精准识别,确保对象精准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只有对象精准,才能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开展贫困人口的核查工作,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帮扶。同时,要加强贫困人口的信息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二)精准施策,确保措施精准

  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要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救助等方式,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每一个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都能清楚地了解政策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精准管理,确保过程精准

  脱贫攻坚的过程管理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全过程的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效益;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扶贫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四)精准考核,确保结果精准

  脱贫攻坚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贫困群众的实际获得感上。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要加强考核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考核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凝心聚力,合力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脱贫攻坚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策合力

  脱贫攻坚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政策合力。要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政策的衔接和配套,避免政策冲突和重复。要加强信息的共享互通,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社会动员,形成社会合力

  脱贫攻坚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搭建合作平台,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

  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最终胜利。

  (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脱贫攻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三)确保成效,巩固成果

  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要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后续扶持,确保贫困群众在脱贫后能够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合力攻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为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