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范文 > 某县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改... >

某县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培训会议精神,探索经营城乡土地,深入推进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简称“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践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关于加快和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树立经营理念,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强力推进“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破解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难题,更好地服务好XX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得当,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总体目标

  要通过开展“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做好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

  (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通过“三块地”改革,保证用地空间,提供建设发展资金支撑,助推完成新型城镇化;实施规模化种植,优化种植结构,建立优质食品原料基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权保护,显化政府、集体和群众的资源价值,打通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渠道。具体而言,通过合理规划与高效利用城镇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促进产业聚集和升级,吸引外部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对农村耕地的支持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此外,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途径,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又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选择。

  (二)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方面。要通过“三块地”改革,倒逼坚守耕地红线,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违法占地、土地闲置浪费、农村建设用地挤占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等问题;有效破解占补平衡、占优补优难题;完善土地开发利用体系,提升自然资源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对于已有的违法占地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查处,恢复土地原貌;对于长期闲置的土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重新进入市场流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规范审批流程,防止非法占用耕地现象发生,保障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

  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土地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探索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实行差异化供地策略,提高土地配置效率。例如,在中心城区,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郊区,则侧重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 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全面清查存量建设用地情况,编制存量建设用地专项规划,明确盘活利用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方式,提高现有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益;对于低效使用的商业办公用地,可通过调整用途、改造升级等手段,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对长期未动工开发的土地,依法收回使用权,并重新纳入土地储备库。

  3. 加强新增建设用地管控。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重大项目,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确保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同时,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流转程序,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流转后土地用途的监管,防止改变农地性质和用途。

  2.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在保障农民住房权益的基础上,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激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所得收益归农民所有。对于退出后的宅基地,可采取复垦还耕、发展乡村旅游等多种方式加以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逐步扩大入市范围。完善入市规则和程序,保障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不受损害。鼓励和支持农民集体通过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三)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修复

  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结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重点修复区域和项目。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对于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敏感脆弱区域,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严禁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

  2. 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引导和支持矿业企业转变传统开采模式,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已关闭或废弃的矿山,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恢复土地生产力,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3. 建立健全土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根据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贡献度,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方式,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市场交易等方式,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支持力度,调动地方政府和相关主体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和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也要相应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支持“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金融、税收优惠、用地指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简化审批手续。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

  (三)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组织召开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解读相关政策文件,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严格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于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委托专业机构对改革成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总之,“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推动X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