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XX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水平,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XXX”工程,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突出生态、循环、休闲、旅游、加工农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引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结好利益链,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稳住农业基本盘,推动XX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二)目标任务。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打造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县和市委“四新一高”要求,对照“八要素”,围绕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全面延链、强链、补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建好“第一车间”,做强“XXX”优势主导产业,做大绿色食品加工;创新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利益联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牢固树立粮食安全观,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到2025年,实现粮食保障供给持续稳定,产业布局更加科学,良种选育优质高效,加工转化成效显著,科技兴农优势凸显,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农村活力全面激发,力争农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减少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推广轮作休耕制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优质稻米、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2. 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模式。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养殖户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加快渔业绿色发展。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发展休闲渔业和水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加强渔业科技创新,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确保水产品安全供应。
(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率。
2.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广适用性强、性能稳定的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支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3. 发展智慧农业。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智能化。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数字农业试点示范,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三)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支持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保证率。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加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 提升农村能源保障能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质量和可靠性。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强农村天然气管网建设,扩大天然气使用范围。推进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
(五)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厕所粪污。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建立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破坏农村环境的行为。
2. 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系统。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维护农村生态平衡。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增加农村绿化面积。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3. 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碳汇交易,增加农民收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属地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加。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产业发展等领域。创新财政支农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强化金融支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农村信贷投放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五)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提高全社会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支持度。加强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可学可鉴的先进典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外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扎实工作,努力开创XX县乡村振兴新局面,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