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强调,“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当前,各地正在围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接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制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区域方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拉动、互为牵引,共同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主体应围绕重点产业链条,深研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特点规律,精细分析产业创新需求,找准产业创新新坐标,实现区域产业创新所需与自身创新所能相结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度。主动对标产业创新需求。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明确方向、提供实践舞台。区域产业基础资源、创新能力决定产业发展体量规模,通过分析区域产业创新需求,把握区域产业创新资源差异性,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拉动、高度融合。围绕创新链布局新兴优势产业链,服务链主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实现产业链再升级,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其次,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再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要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最后,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产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落脚点,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此外,还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方案”。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推动跨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活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财税、土地等政策措施,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
总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