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载入新修订的党章,成为全体党员的根本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服务”。一方面,执政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摆正党与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就是服务”,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如何维护人民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下面,我从三个层面,即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哪些差距、怎么做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感受和体会。
(一)20xx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中,面对关于每天工作和生活情况的提问,回答道: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同年3月,在意大利访问时,面对意大利众议长类似的提问:“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他回答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国家领导人给予我们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回答。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区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在第一线。这种精神,正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
(二)对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在思想认识上,一些党员干部对“人民”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有时会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其次,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对待群众的态度不够真诚,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细心。再次,在能力素质上,部分干部的能力水平与新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为了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四是提升能力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顶得上、打得赢。五是严格自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总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只有将这一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