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x年全市基层宣讲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新方法,充分利用“村村通”应急广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载体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宣讲方式增温度,既“活起来”又“火起来”。“小喇叭+微宣讲”,把“枯燥式”说教变成“趣味式”唠嗑。充分利用“村村通”应急广播时效强、覆盖范围广、收听方便的优势,开设“专题摘编”“著作选读”等专题栏目。从学习书目中精心挑选重点学习内容,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录制音频作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百姓便于接受的方式,向基层党员群众广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党的好声音,切实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小活动+微宣讲”,把“单项式”灌输变成“交互式”交流。紧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目标定位,结合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非遗集市巡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老兵宣讲团、“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五老”关爱报告团等宣传队,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展理论微宣讲,通过“小活动+微宣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教育+微宣讲”,把“固定式”讲台变成“流动式”课堂。深挖、活用本县红色资源,整合资金抓好红色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如修缮革命旧址、建设红色文化广场、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等,使红色教育成为理论宣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定期举办主题党日、红色故事会、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宣讲内容增深度,既“接地气”又“聚人气”。一是紧扣主题,确保宣讲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精心策划宣讲主题,确保宣讲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注重实效,增强宣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我们采取分众化、差异化的宣讲策略,如为青少年设计“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为农村党员群众开展“田间地头话发展”宣讲,为企业职工举办“创新引领未来”主题讲座等,力求让每一场宣讲都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三是强化互动,提升宣讲效果的持续性和长效性。我们鼓励宣讲员与听众进行现场互动,设置问答环节、讨论区等,充分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宣讲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双向的情感交流。此外,我们还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发布宣讲视频、图文报道,扩大宣讲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宣讲队伍增力量,既“专业化”又“多元化”。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宣讲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坚持高标准选拔宣讲员,不仅注重其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更看重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亲和力。通过定期培训、外出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宣讲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使其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凝聚社会共识的行家里手。二是拓展队伍结构,丰富宣讲员的来源渠道。除了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宣讲员外,我们还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宣讲队伍,如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道德楷模等参与宣讲,以多元化的视角和丰富的案例增强宣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优化队伍管理,激发宣讲员的工作热情。建立健全宣讲员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宣讲员给予表彰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宣讲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技术支持,确保宣讲活动顺利开展。
宣讲机制增活力,既“常态化”又“长效化”。一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宣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将基层理论宣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制定详细的宣讲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宣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宣讲内容、形式、效果等多个维度对宣讲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宣讲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三是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宣讲工作的合力。我们注重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加强横向协作和纵向沟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促进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深入开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丰富宣讲内容、壮大宣讲队伍、健全宣讲机制,努力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