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x-2025年)和《XX省现代XX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举旗定向、领航掌舵,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三农”工作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十三五”期间,全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发展现代XX农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初步形成了以戈壁农业为引领,“XX”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现代XX农业产业体系。202x年,全县落实中药材31万亩、马铃薯21万亩、高原夏菜10万亩,发展优质牧草15.55万亩,生产食用菌0.4万吨,猪、牛、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30.8万头、7.15万头、83.5万只、135万只,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农民合作社275家,家庭农场1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7%以上。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县特色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为: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科技支撑不足,创新能力弱;品牌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农户参与度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等。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构建现代XX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
——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乡村发展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发展目标
到202x年,全县特色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扩大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加强优质牧草基地建设,提升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平,推动草畜一体化发展。
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引进推广一批适应性强、效益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强化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
3. 深化农旅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等业态,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示范点,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三)强化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 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环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3. 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四)创新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
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3.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整合涉农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三)强化考核评估。建立乡村振兴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定期开展督查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