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群众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要求,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精心设计展览陈列、红色旅游线路、学习体验线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在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红色资源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一些规模和体量较小的会议旧址、人物旧居、战斗发生地、烈士墓、纪念碑等革命遗址遗迹,是存在于群众身边、时刻能看得到摸得着的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记录着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具有较好的教育引导作用。打造群众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能够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就近、直接、具体的了解革命先辈的伟大付出,更加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方面,要增强保护意识,摸清底数,建立档案,特别是对年久失修、破坏严重的遗址遗迹实施抢救性保护,推动融入红色旅游线路、学习体验线路,串点成线、串线成面,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另一方面,要注重研究宣传,依托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做好内容转化,用接地气、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好党的故事,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方式方法,确保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达到最佳效果。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普查和登记工作,建立健全红色资源数据库,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但面临严重损坏风险的遗址遗迹,要优先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确保其历史原貌得以保存。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为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红色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将其融入到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中,使红色资源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红色资源的展示效果和传播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为红色资源的展示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构建虚拟展览馆、开发互动体验项目等方式,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渠道,广泛传播红色故事,扩大红色文化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通过设计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如红色主题夏令营、知识竞赛等,提高他们对红色历史的兴趣和认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要加强红色资源的研究和阐释工作,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象征。通过对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可以更好地揭示其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此,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成果发布,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研究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基层党组织、学校、社区等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够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还能够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要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纳入到国家文化战略的大局中,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在国家层面,应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标准和程序,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保障。同时,加大对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在地方层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来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这些努力,不断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之,用好群众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次宝贵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确保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还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