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进展与优化方向
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一个重要方面是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等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从企业的筹备、开办到最后的关闭、清算,整个过程所涉及的体制与政策因素,都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涉及投资经营的活跃度、社会的创新度,以及地区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这是考察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状况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
营商环境的构造主体是政府。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和优化做了大量工作。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到各个地方政府积极努力,我国营商环境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企业等面临的体制与政策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世界银行的国别评价报告一般以十项指标的具体办理状况作为评价标准,包括开办企业、申请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供应、获得信贷等,通过这些事项办理体现的效率、成本等来评价一个国家营商环境的状况,并进行排位。我国的取样地主要是北京和上海。世界银行对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世界排名从20xx年的96位上升到201x年的31位。按照世界银行报告的排位,我国的营商环境状况超过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当然,这两年世界银行停止发布原有的评价报告,称将重新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其他维度认识到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北京市为例,该市通过实施“一网通办”改革,实现了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从原来的22天减少到1天,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上海市则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优化通关流程、推广电子化单证等方式,使进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6小时和0.8小时,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除了上述措施外,我国还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则是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力的重要源泉。为此,各级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融资担保、减免税收等多种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0万亿元,同比增长14%,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在法治环境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主体的法律保障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不断强化司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为企业营造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例如,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明确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尽管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地区和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够强,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实际体验。其次,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企业在享受政策红利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再次,一些领域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存在监管空白或过度干预的问题,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最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要加强政策协调,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及时解决企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三是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对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四是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的变化,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我国的营商环境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将我国打造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