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贵在打开学生心门——从一副抽问签与一对心理矛盾的故事说起
耕耘六尺讲台十载有余,几乎每节课都要抽问几位同学。有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有的同学则“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同学“一个劲儿地站着,一声不吭”;有的同学“送到嘴边的核桃也够不着”;有的同学“上气不接下气,龙头蛇尾”;还有的同学“雾里看花,若隐若现”。诸如此类的回答方式比比皆是。在这抽问答问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学生课前的预习习惯、课堂参与度、心理素质以及师生情感与教学的默契程度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必须从关心学生的人本角度出发,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特别是在抽问环节,要尽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避免提问过难或过易。如果问题难度过高,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出来,这会让更多的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很多学生会感到无趣,无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提出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最为理想。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当全神贯注地倾听,及时捕捉到学生回答中的亮点,纠正不当之处,并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正确答案。特别是当学生沉默不语时,教师切忌置之不理。此时,教师需要冷静思考:是提问难度过大,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提问难度,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答案,最终将各个小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答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二是走近学生,暂时不提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而是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询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总之,有效的提问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耐心细致的引导,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