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将“四个农业”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向深处,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根据《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x—2025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三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业高质量赶超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要求,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力量,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着力推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落地见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规模开发、高端带动、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县、美丽家园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思维,创新发展。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系统梳理特色优势产业的长项和短板,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思维定式,拓宽思路视野,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创新产品、业态和模式,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动能。
2.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以水定产,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3. 坚持消费引领,高端发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适应消费、创造消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坚持市场导向,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优化政策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5. 坚持农民主体,共享发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二、主要目标
到202x年,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具体目标包括: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8亿斤左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4.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5. 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县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高0.5个等级,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科技农业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服务。推广智能装备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推进绿色农业建设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减少农田白色污染。
2. 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建立农业用水定额制度,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3.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提高耕地地力。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禁止非法采集、销售和利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
(三)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品牌形象。
2. 培育农产品企业品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企业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
3. 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推进质量农业建设
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2.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
3. 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品牌形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绿色农业发展、品牌农业建设、质量农业建设等领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负担。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依法治农意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到202x年,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